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8月1日清晨。
就在炮兵尚未开火、步兵尚未出发之前,战争的火种己率先在高空点燃。
那是一次毫无预兆的空中遭遇。
清晨八时三十五分,雷瓦尼亚空军第22战斗机联队在进行例行的空域巡逻时,突然在东北空域遭遇数十架瓦尔托利亚空军的轻型轰炸机群。
对方正试图借着晨雾掩护,对南部集团军的后方集结点实施轰炸。
空战,在瞬间爆发。
然而出乎敌方指挥部意料的是,雷瓦尼亚空军的反应速度远超他们的计算。
几乎在第一波拦截完成的数分钟内,大批战斗机便陆续升空。
以22联队为前锋,第15、28、34战斗联队亦从不同机场起飞升空支援,一场覆盖战场纵深百公里的大规模空中会战骤然拉开帷幕。
而瓦尔托利亚空军则显得仓促且生涩。
自战争爆发以来,他们大多数中队始终处于内线轮换状态,缺乏实战洗礼。
此番出动的飞行员中,多数是数周前刚刚从北方空军学院提前毕业的学员,连一次完整的战区作战轮换都未经历。
面对雷瓦尼亚这些在西线与联合王国空军对抗中锤炼出的老兵,他们的动作显得迟疑、编队混乱。
雷瓦尼亚战斗机编队仿佛一柄柄尖刀,轻而易举地穿透敌军轰炸机群稀疏的护航阵列。
在交战的头两个小时内,仅雷瓦尼亚第22联队便报告击落敌机超过五十架。
整场空战至上午十一时才逐渐平息,瓦尔托利亚空军首次尝试掌控制空的努力彻底失败。
8月初的天空,燃起了熊熊战火。
自第一场空中遭遇战打响以来,瓦尔托利亚空军试图夺回北方战线的制空权,连续数日出动大批战机,欲在空中与雷瓦尼亚展开对决。
然而,这一系列作战却在数日内迅速崩溃。
与雷瓦尼亚空军日益成熟的装备体系相比,瓦尔托利亚空军仍停留在以大量螺旋桨中型战斗机与轻型轰炸机为主的阶段。
其主力为“鲨斧”
式单翼战斗机和“杜卡-42”
轻型轰炸机,设计理念更适用于低空对地支援,而非高速缠斗。
反观雷瓦尼亚方面,尽管也尚未迈入喷气时代,但装备了“猎隼Mk.V”
与“乌鸦C型”
等具备封闭驾驶舱、液冷高速引擎的中高速战斗机,空中格斗性能明显更优。
更致命的其实还是飞行员的素质差距。
瓦尔托利亚空军在战争爆发后扩编迅速,许多飞行员仅完成最低限度的训练就被送上战场。
他们缺乏高空编队经验,也未受过真实战场条件下的战术训练。
尤其在面对雷瓦尼亚老兵所惯用的高速切入—侧翼穿插—跃升摆脱等战术时,往往难以做出反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