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
iconicon-uniE0D1"
>的麦粒,到用何种温度的草木灰水催芽,再到不同时节该施何种农家肥,所有细节都记录得清清楚楚,毫无保留。
石碑立起那天,围观的百姓黑压压一片,识字的人大声念着,不识字的人侧耳听着,人人神情肃穆。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农,颤抖着伸出满是老茧的手,轻轻抚摸着碑上冰凉的刻痕,泪水淌过脸上的沟壑:“俺活了一辈子,头一回晓得,读书人的字,能收成救命的粮食。”
与此同时,裴玉筝也彻底改变了玄甲营的巡防策略。
那些曾经令农夫们心生畏惧的、冰冷的队列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队队轮休的士卒,他们脱下半身甲胄,卷起裤腿,跟在老农身后,笨拙却认真地学习着补秧、修渠。
起初,农人们还有些拘谨,但汗水是最好的粘合剂。
当一个年轻的士兵为了追赶一头受惊的耕牛而摔得满身是泥时,田埂上爆发出了善意的哄笑声,所有的隔阂瞬间烟消云散。
一晚,月上中天。
劳作了一天的士卒和农夫们就地坐在田埂上,分享着辛辣的浊酒。
不知是谁起了个头,唱起了苍凉雄浑的边塞旧曲。
歌声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带着金戈铁马的萧杀。
歌声渐落,一个清脆的童声忽然从田埂的另一头接了上来,唱的却是一首新编的童谣:“青麦苗,迎风长,赵公在,恒州安……”
稚嫩的歌声仿佛一颗石子投入湖心,涟漪迅速扩散。
很快,一个又一个声音加入进来,男人的、女人的、老人的……歌声汇成洪流,在麦田上空盘旋,连绵不绝。
站在不远处山坡上的裴玉筝,静静地望着这片军民共饮、田埂合唱的景象,夜风吹动她的发梢。
她下意识地抬手,轻轻抚摸着腰间那柄从未离身的佩枪,冰冷的触感仿佛与心头的火热交织在一起。
她低声自语,像是在对谁起誓:“这,才是我们真正该守护的江山。”
恒州的生机,不仅在田野,也在城中。
苏湄在醉仙楼最显眼的位置,设立了一本“屯田功德簿”
,以名贵的檀木为封面,宣示着凡为屯田捐粮一石者,皆可在此留名,以彰其功。
然而,恒州豪商大贾们慑于田氏的积威,一个个都成了缩头乌龟,观望者众,解囊者寡。
苏湄看着那本空空如也的功德簿,只是淡淡一笑。
第二日,她不动声色地将自己多年经营所得的积蓄尽数取出,购来三百石上好米粮,亲自押车送往北屯。
一杆写着“苏氏米行”
的崭新旗号,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插在了官府的粮仓之外。
百姓们闻讯,无不感念其义,私下里悄悄流传开一句话:“苏娘子的米,是救活千家万户的菩萨米。”
赵襦阳得知此事后,却在府衙中将她叫去,脸上并无赞许之色,反而带着一丝责备:“屯田乃千秋大业,非一人之力可成。
你此举虽善,却开了独担风险的先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