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实际的演习,我毕竟没见过,后续情节里面的一切涉及爆炸之类的效果,只是书里的描绘。
)
------
朱日和战区,烈风席卷黄沙,干裂的地表上隐约可见履带碾过的痕迹。
“锐锋演习”
的号角在晨光中吹响,这不仅是一场红蓝对抗,更是一次决定未来编制走向的实兵验证。
蓝军方面,由戚凌云率领的新型合成营,首次作为主战单元登场。
不同于传统建制,该营打破兵种壁垒,将装甲部队、轻步兵、无人机系统、电磁干扰组和临时指挥模块整合为一体,具备侦察、打击、干扰、诱导西位一体能力。
而红军方面,则由西部战区某野战旅旅长郑昆亲自挂帅,指挥旅内王牌单位——第一重装团,作为“拳头部队”
担纲进攻先锋。
该团由团长庄永歌率领,素以“铁打强突、寸土不退”
著称,是全旅历次演习中成绩最为优异的重装单位。
该团下辖三个坦克营、一个机步营,以及炮兵、通信、工兵、修理、卫生等多种辅助连队,组成了典型的重装突击编制。
总兵力约800人,装备96式与99式主战坦克共99辆,另有15辆装甲运兵车和数门牵引火炮,构成压迫式钢铁打击阵列。
每个坦克营编制完整,营部统一调度,下辖三个坦克连及后勤、维修、通信三个作战保障排。
坦克连为标准三排配置,每排3至4辆坦克,全营战斗序列为33辆主战坦克,配属160余人。
之所以全团并未全面列装99式主战坦克,是因为大夏军方在装备建设上始终坚持“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
的梯次推进战略。
回望立国战争之后,大夏曾为迅速武装新生政权,大规模投产59式坦克与歼-6战斗机,一度迅速构建起强大的初级战斗序列。
但这种“先装后研”
的策略也导致后期升级困难、通用化不足、保障体系落后等诸多隐患。
吸取教训后,大夏军工系统决定:在确保现役装备战斗力的同时,始终保留研发余地,避免一条路走到底的“装备极限化”
陷阱。
因而即便99式己正式服役,也并未立即全面替代96式,而是采取“重点列装、梯队推进”
的方式进行调配。
这批99式坦克之所以能率先列装第一重装团,正是因为该团被列为野战旅下属的“英雄单位”
。
凡属高强度对抗演习、海外联训或战备前置任务,均优先由此类单位承担。
郑昆所统领的野战旅,长期承担“战役级打击”
任务模拟,标准定位即为:以钢铁洪流突穿敌主防线,制造战线缺口,为后续部队纵深推进开路。
在如此战略级定义之下,第一重装团被赋予“打穿型先头力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