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刘邦也是江湖义气之人,带兵为张良重新夺回了韩国的部分领地,张良感激不己。
这时刘邦收到一个让他震恐的消息,赵国的将军司马卬带领军队准备渡黄河,抢先入关中了。
“先入定关中都王之”
,这是楚怀王定的战略目标,为了称王,刘邦决不能让司马卬抢先进关中摘了桃子。
刘邦迅速带兵北上攻打平阴(今河南省孟津县),占领了黄河渡口,并对守卫渡口的将士下达死命令,必须坚守渡口,不得让司马卬及其他诸侯从此处渡河入关。
刘邦重新调整了作战部署,加快了入关的步伐,在进攻洛阳失败后,也不恋战,绕过洛阳向南出絺辕关(今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府区)向西进军。
这时张良带兵来归附刘邦。
经过几个月收复韩国故地的战事,让一首执著于重新建立韩国的张良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中,自己的力量太弱小了,恢复建国的理想是
iconicon-uniE0D5"
>
iconicon-uniE0D1"
>的、美好的,但骨感的现实一次次让他明白成功太渺茫了。
有时放弃是痛苦的,但却是最好的选择。
天下大势他比任何人都看的明白,项梁牺牲后,天下形成的两股主要军事武装里,项羽年轻气盛,胆略过人,但缺乏头脑,不善于纳谏,独断专行,不可依附。
而刘邦虽然军事才能平平,但善于采纳别人意见,宽厚待人,有长者气度,更重要的是在与张良接触的人中,只有刘邦愿意听他讲话,采纳他提出的种种建议,士为知己者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张良在颍川见到刘邦时就在犹豫,而此刻他不再犹豫,做了人生最终的选择,一生追随刘邦。
张良把追随刘邦作为人生目标,更是一种信仰,矢志不渝。
在未来的日子里,凭借自己超人的智谋多次为刘邦化险为夷,忠诚于刘邦是他的人生信念,不追名,不逐利是他的做人原则,封侯拜相后依然为人低调,只为汉家天下,是汉初真正的社稷之臣。
刘邦见来再次投奔自己的张良,欣喜异常,彻夜交谈。
再次有了张良的辅佐,刘邦充满了自信。
自信一时好做到,自信一生难实现,刘邦一生都是自信满满。
刘邦和张良军队合兵后,留下韩王成留守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改道向南进发。
刘邦没有顺着黄河一路向西过洛阳、函谷关进入西安,而是向南经南阳再折向西北过蓝田峣关首接进入西安,其战略意图是绕过函谷关沿线驻扎的关中军团主力,首接攻取秦国首都心脏地带。
占领南阳后,刘邦计划绕过宛地,继续向西。
张良建议,
如果不拿下宛地,宛地的秦军一定会尾随在我军后面,到时前有秦军,后有追兵,两头夹击,我军就很危险了,必须拿下宛地。
当时宛地是南阳城的外部城池,面积很大,有连续几十座城池。
刘邦带兵悄悄的返回并包围了宛地,当然刘邦对攻打宛地也是有他的顾虑,城防紧固,难以攻破,这是块硬骨头,只得硬着头皮上了。
要不说刘邦的运气好,他的又一个贵人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