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而在这个时候,官员们最幸福、最愉快的时刻,便是可以理直气壮、自自在在的回上一句:
“上差找错人了,李甲在隔壁呢。”
说实在的,哪怕一刀子杀了死个痛快,也比这样零敲碎打的凌迟强上千百倍。
大家被张汤的小刀子割肉割了半个月,现在也是真有些遭不住了。
——毁灭吧,赶紧的,累了。
抱着这种冷漠、绝望、近乎于摆烂的心境,京中的官吏麻木不仁的做好了接驾的准备。
而其中最绝望、最沉痛的那一批,甚至都已经在私下里默默写好了遗书。
他们倒不一定与劣币案有牵扯,但汉法上承秦制,从来都是残忍酷烈之至。
如果按照律令一条一条的细算,那只要他们生平的履历与少府与御史台沾一点边,那恐怕都会被安上一个“任职不力”
、“敷衍搪塞”
的罪名,东市口上难免要挨上一刀。
说实话,仅仅是一般路过沾点边,就要无缘无故被拖走挨一刀,这无论在什么情理上讲,都是冤枉之至的事情。
如果是孝文孝景皇帝在位,大概都会因此体恤下情,广开法外之仁,恩准官员用爵位和家产抵偿死罪;但以此当今天子素来的心性判断,但凡稍有理智的大臣,恐怕都不能抱什么幻想。
大家最后一点期望,无非也是死得稍微体面一些,不要在刀笔吏手上受辱而已。
但就是在这么个沮丧而冷淡的时候,沉寂了多日的丞相公孙弘却突然下了命令,召集了不少官吏到丞相府中议事,说是有要紧的事务要交付给他们办理,因此绝不许迟到一个。
这样的做派就非常之讨嫌了。
往日里大家都是干活的牛马,迫于威势不能不听丞相的吩咐,趋奉唯恐不周;但现在公孙弘是泥人过江自身都难保,要是被翻出了昔日在御史大夫任上的光辉履历,搞不好也得被赐一杯鸩酒自己体面;既然丞相也要体面,小官也要体面,那黄泉路上手牵手,大家无非一起走。
都是要一起到泰山地府报道的同一届鬼友,那又还能分什么高低贵贱?
怎么,他们就算不服从丞相的命令,现在的丞相还能咬下他们的鸟不成?
有这样的心思横亘在胸,公孙弘的命令发倒是发了下来,效果却也和没发差不多。
遵从命令抵达相府的官吏寥寥无几,来的人也多半是出于与公孙丞相的私人情谊,要在死别之前与故旧最后见上一面。
因此大家围聚在丞相府的西曹,彼此默然而对,面面相觑,气氛冰冷凄清,不像议事,倒像是在沉痛悼念。
如此呆坐了片刻,丞相公孙弘终于姗姗来迟。
大概是人老了城府极深,即使面对这样天崩地裂的局面,他居然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神情。
公孙氏只是站立台前,左右环视一圈,数一遍人数后点一点头,随后向前一步,露出了紧随在身后的少年——居然正是先前随大将军出征的侍中,霍氏霍去病。
即使是身处于最绝望冷漠的境地,在看到霍去病端然整肃的面容之后,在场的官吏心中亦是微微一动。
大军班师已有一月,该泄漏的消息都泄漏了个底掉。
长安的显要就非常清楚,这一回汉匈交战,霍去病脱颖而出,一鸣惊人,在战场上的表现亮眼之至,将来必定会青云直上,蒙获重用。
而这样的新任显贵骤然现身长安城中,必然意味着某些微妙的政治变故。
——到底是什么呢?
没有等微觉愕然的众人思索出个所以然来,公孙丞相已经平静开口:
“霍将军带来了至尊的口谕。”
堂中默然无声,正襟危坐的所有人一齐下拜,恭敬聆听皇帝的训示。
霍将军向前一步,朗声开口:
“陛下说,大战已毕,要好好犒赏军中有功之臣,这一件事,要交给丞相府去办。”
说完这一句,他停了一停,随后补充:
“陛下又交代,这是一件大事,要不惜工本,慢慢的办好。”
此话一出,下拜在地的众人双手微颤,忍不住抬起头来,瞠目凝视着传达口谕的天使。
——什么叫“慢慢办好”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