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易卜生盯着他。
“我想让它成为常态。”
莱昂纳尔目光坚定,“当所有剧院都能实现精准控光、自由换景、多线叙事时,剧作家才能真正摆脱束缚。
我们现在写的每一个字,都被舞台条件所限制。
我想打破这个牢笼。”
沙龙气氛骤然升温。
有人担忧国家主权问题,有人质疑工业化是否会扼杀表演本质,也有人激动提出合作构想。
直至黄昏降临,争论仍未停歇。
三天后,莱昂纳尔启程前往柏林。
随行的除了两名技术助手,还有莎拉?伯恩哈特??她坚持要参与海外首演,并宣称:“我要让普鲁士人知道,什么叫真正的悲剧女人。”
火车穿越阿尔萨斯时,天色阴沉。
莎拉望着窗外掠过的森林,忽然问:“你说,他们会接受吗?德国人向来守旧。”
“他们抗拒过贝多芬,后来却把他奉为神明。”
莱昂纳尔回答,“艺术的征服从来不是靠妥协,而是压倒性的力量。”
抵达柏林当晚,接待方安排了一场小型欢迎宴。
出席者包括文化大臣、宫廷导演、皇家剧院经理以及几位知名评论家。
席间觥筹交错,表面热情洋溢,实则暗流涌动。
一位身着军服的老将军直言不讳:“听说你们舞台上用了‘人造闪电’?上帝掌管雷霆,凡人岂能僭越?”
莱昂纳尔微笑举杯:“阁下,若闪电真属神权,为何富兰克林能将其引入瓶中?科学服务于美,有何不可?”
对方语塞,场面一度尴尬。
幸而文化大臣及时转移话题,提议次日参观皇家剧院。
次日上午,莱昂纳尔一行进入剧院内部。
这座建于十八世纪末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宏伟庄严,但后台设施陈旧:木质滑轮系统、煤气灯管道遍布天花板、布景更换需耗时四十五分钟以上。
技术团队当场摇头。
“我们需要重铺电缆,加装配电箱,替换全部光源。”
助手测算后报告。
“不可能!”
剧院经理惊呼,“工程至少三个月!
陛下预定九月十日观剧!”
“那就加班。”
莱昂纳尔淡淡道,“工人三班倒,材料即刻从巴黎运来。
我给你们两个月时间完成基础改造。”
“你疯了吗?”
莎拉私下质问,“万一失败,不仅是你名誉受损,整个《雷雨》都会沦为笑柄。”
“所以不能失败。”
他凝视着空荡的舞台,“这场戏不只是关于家庭秘密与阶级压迫,更是对‘宿命感’的具象化呈现。
灯光、音效、节奏,缺一不可。
若不能完美复现那种压抑到窒息的氛围,宁可取消演出。”
接下来的四十天,柏林皇家剧院如同战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