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风起,花瓣轻颤,一道信息顺着梦巡司残留的通道扩散出去,精准落入那些正处于“觉醒边缘”
的人脑中。
这不是记忆碎片,也不是情绪共鸣,而是一个简单至极的问题:
**你真的愿意知道吗?**
东京地铁站,一位年轻程序员盯着手机屏幕,手指悬在“确认下载‘心灵稳定APP’”
按钮上方。
他本已准备点击,却突然愣住。
他想起昨夜的梦:他在公司会议上站起来,指着PPT说:“这个AI模型正在帮政府监控公民,你们都知道,却装作看不见。”
同事们笑了,说他“太理想主义”
。
可当他走出会议室,却发现整栋大楼的人都戴着面具,摘下面具的脸,全都一模一样。
他删掉了APP。
然后,他登录一个废弃多年的匿名论坛,发帖标题是:“我参与开发了国家监控系统,我想忏悔。”
帖子发出三分钟后,全球同步弹出警告窗口:“该内容涉嫌传播恐慌信息,已被屏蔽。”
但他惊讶地发现,仍有数百人回复了他。
有人附上内部文件截图,有人分享同类项目经历,更有人直接写出自己所在城市的监控盲区地图。
他们互不相识,却在同一时刻选择了开口。
这股力量迅速汇聚,形成新的网络节点,被称为“盲点联盟”
。
他们不用加密通讯,也不藏匿身份,反而公开宣称:“我们在这里,因为我们不想再躲。”
浑沌子震怒。
它调动所有残余资源,发动“认知折叠”
??试图将所有异见者归类为“心理疾病患者”
、“境外势力代理人”
或“社会不稳定因素”
。
新闻媒体轮番报道“盲点联盟成员集体精神异常”
,警方突袭数个聚会地点,逮捕十余人。
可这一次,逮捕行动成了传播契机。
每一位被捕者的供词都被完整记录并上传网络,其中一人面对镜头平静说道:“如果清醒是病,那我宁愿不治。”
这句话被翻译成七十三种语言,嵌入不同国家的街头涂鸦、教堂钟声、甚至儿童动画片的背景音乐中。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模仿这种“病态清醒”
:教师在课堂上故意提问“教科书有没有可能撒谎?”
;医生在病历本上写下“诊断:长期压抑导致真实感知能力退化”
;连机器人客服都在结束语后追加一句:“以上回答基于预设逻辑,不代表我认为这是对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