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歌声穿透风雪,竟让人心生暖意。
凌晨三点,李岩带着两个牧民青年爬上山脊抢修线路。
零下二十度,金属零件粘手即冻伤。
他一边呵气暖手,一边调试电路,终于在黎明前恢复供电。
灯光亮起那一刻,全屋欢呼。
达瓦央宗抓起相机拍下这一幕:十几个小女孩举着蜡烛,映照着黑板上刚写下的句子??
“只要灯还亮着,我们就不会迷路。”
春天悄然逼近。
冰雪融化,溪流重新奔涌。
村外草场冒出绿意,牦牛群开始迁徙。
而“种子教师计划”
也正式启动。
两名本地妇女完成培训,成为首批本土女教师。
她们的名字被刻在学堂门前的木牌上:白玛曲珍,四十二岁,文盲母亲,如今能读写三百藏文字;扎西拉姆,三十八岁,曾因难产失去两胎,现在每天教拼音和基础卫生常识。
“我第一次觉得自己有用。”
白玛曲珍对卓玛说,“以前我觉得女人就是生孩子、挤奶、烧火。
现在我知道,我能教别人认字,这就是功德。”
卓玛握住她的手:“你不止有功德,你有尊严。”
与此同时,怒江园区内,“匿名开店”
项目迎来首批海外订单。
除了林小雨的“蝴蝶妈妈手艺”
,还有三位归国女性分别上线了侗族织锦、傣族陶艺和羌绣产品。
江倩倩亲自设计包装,每件商品附赠一张手写卡片:“这件作品背后,是一个重生的故事。
感谢你,让她被看见。”
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纽约、伦敦、东京的买家留言:“请告诉创作者,她的勇敢打动了我。”
“我愿为这份美支付双倍价格。”
“这是我送女儿最好的成长礼物。”
江倩倩把每一条反馈打印出来,贴在心理辅导室的墙上。
她希望每一个走进这里的女孩都能看到:这个世界,并非只有伤害。
四月中旬,克钦邦难民营传来喜讯:姊妹学堂已有五十六名女孩入学,其中三人已能用中文简单对话。
她们用竹片做黑板,拿炭条当粉笔,在雨季漏水中坚持上课。
视频连线那天,一个小女孩怯生生地说:“卓玛老师,我们也能考上大学吗?”
“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