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倒是你们这些年轻人,让我看到了希望。”
三人交谈渐深,话题很快聚焦于即将到来的庭审??九月一日,巴黎刑事法院将正式审理“《灰烬之下》涉嫌煽动叛乱案”
。
此案名义上针对的是书籍内容是否构成对国家权威的侮辱,实则牵涉整个新兴文学阵营的生存空间。
“他们想杀鸡儆猴。”
马恩缓缓说道,“选你开刀,是因为你既有名气,又有锋芒。
若能让你认罪道歉,其他人自然噤若寒蝉。”
“我不会低头。”
埃米尔语气坚定,“这部小说里的每一个字,都是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真实。
如果说真实有罪,那我甘愿受罚。”
马恩凝视着他,良久才点头:“很好。
那么我们就不能只靠一支笔战斗了。”
接下来几天,一场秘密行动悄然展开。
在马恩的联络下,一批旅居欧洲的英、德、比籍作家陆续发来公开信,声援埃米尔及法国言论自由。
瑞士《日内瓦观察家报》率先全文转载《灰烬之下》节选,并配发评论称:“这是属于全人类的精神遗产,不应被任何政权禁锢。”
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群诗人甚至发起“一人一字”
活动,每人抄写小说中的一句话,拼成一幅长达百米的手稿长卷,准备送往巴黎展出。
而在国内,形势却愈发紧张。
八月十二日,文化部长在议会发言中明确表示:“国家有权保护青少年免受有毒思想侵蚀。”
次日,巴黎警方突袭三家独立出版社,查封大量所谓“未经审核出版物”
,其中包括加缪主编的《觉醒》杂志最新一期。
与此同时,埃米尔发现自己的银行账户被冻结,房东收到匿名通知要求终止租赁合同。
甚至连他常去的图书馆也开始限制其查阅资料权限。
种种打压手段接踵而至,意图昭然:让他孤立无援,自行退场。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风暴即将压垮这位孤勇者之时,一件意外之事改变了局势。
八月十八日凌晨,一封署名为“前第三军团军需官亨利?杜兰”
的信件寄到了《时代报》编辑部。
信中详细列举了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法军高层如何虚报军饷、倒卖军粮、致使前线士兵饿死者逾两千人的内幕,并附有多份原始账册复印件。
最关键的是,信末写道:“这些罪行从未追责,反而让相关官员步步高升。
今日他们欲以法律之名压制真相,不过是延续当年的遮羞之举。”
这封信如同一颗炸弹引爆舆论。
短短两天内,全国数十家报纸跟进报道,老兵协会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彻查,就连一向温和的《巴黎晚报》也发表社论呼吁“历史不容掩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