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余惟站在舞台边缘阴影处深吸一口气,听着台上陈阿姨声情并茂地报幕。
余惟,这个红极一时的名字,此刻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所有人心里。
前两个节目的平庸让整个音乐会气氛跌至冰点,而他,作为中场...
清洁工老张扫地的动作顿了一下,抬头望向这群突然出现的学生。
他穿着橙色反光背心,手里握着一把竹枝扎成的扫帚,额头上还挂着晨露凝成的细汗。
那沙沙声戛然而止,仿佛城市呼吸的一次短暂屏息。
余惟没有立刻回答女孩的问题,而是走向老张,在他面前蹲下身,目光平视。
“您这扫帚,是手工做的吧?”
他问。
老张愣了愣,点点头:“我老家山里砍的毛竹,劈条、晾干、捆扎,三天做一把。
机器扫得快,可声音太硬,像铁皮刮地。
这竹扫帚软,贴地,听着……顺耳。”
“能让我录一段吗?”
余惟掏出随身携带的小型录音笔,声音温和,“我想记住这种‘顺耳’。”
老张搓了搓粗糙的手掌,有些局促:“就……就这么扫地?有啥好录的?”
“正是因为它平常,才值得被听见。”
余惟说,“您每天几点开始扫这段路?”
“四点二十,雷打不动。”
老张笑了,“比鸟醒得早,比路灯灭得晚。”
余惟按下录音键。
竹枝与沥青路面摩擦的声响缓缓流淌出来,节奏均匀,带着一种近乎冥想的韵律。
远处出租车启动的轰鸣、候鸟掠过城市上空时断时续的鸣叫、地铁口第一批乘客的脚步声,全都自然地融入这一片沙沙之中,像是被这把扫帚轻轻拨动的城市脉搏。
学生们安静下来,有人闭上了眼睛。
“听到了吗?”
余惟轻声对那个提问的女孩说,“未来的新声音,从来不在实验室里诞生。
它藏在每一个不肯被淹没的日常里??比如这一声扫地声,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但我们今天才真正‘听见’它。”
女孩眼眶微红,点了点头。
一行人陪着余惟走到停车场。
临别前,她鼓起勇气递上一张纸条:“这是我们学校‘声音日记’社团整理的清单,都是同学们觉得应该被记录但没人听过的城市声音。
您……愿意看看吗?”
余惟接过纸条,展开一看,上面密密麻麻写着:
>地铁末班车关门后站台的回音
>雨天屋檐滴水敲打铁皮遮雨棚的节奏
>老式电风扇转动时电机轻微的嗡鸣
>医院走廊凌晨三点输液瓶将尽时的气泡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