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这也是陛下仁德所化……”
“仁德所化”
?
两位郑姓郎君的脸色变得相当诡异了。
而颇有仁德的王某稍一沉吟,则露出了颇为灿烂的微笑:
“——你也很聪明嘛!”
“不敢。”
穆祺道:“实际上,这只是出于人道主义——人道主义你们知道吧?绝没有其他意思的,更不是干涉内政。”
王某微微点头,极为欣然:“原来如此啊!”
当草原上的方士团队们还在集思广益,推敲着与伊稚斜单于谈判的种种细节,思索该如何调整“投名状”
的力度;留守在长安的汉天子则百无聊赖,陷入到某种近乎闲极无聊的地步了。
当然,这也是很正常的。
到现在为止,汉天子还不具备远程微操、亲自指挥的条件;在确定了大致方略理清了内外政治环境之后,他只能将军队托付给自己最信任的将领,然后默默的期盼最后的结果——而在结局底定、万事终了之前,除非前线真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必须上报的变故,否则君主坐守后方,只能靠着定期的军报了解前线——效果略胜于无。
当然,大将军派人快马送回来的消息肯定是准确详尽、力求丰富。
但无论怎么丰富详尽,有些东西总没法说得太细。
譬如,他解释了自己命霍去病追踪伊稚斜单于的决策,并在汇报中顺便提了一点方士们的建议,一笔带过,并未详叙——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军中有资格下决心的是大将军而不是幸臣,其余人根本不必多提——但皇帝何许人物,哪怕仅仅是看一眼这只言片语,也能猜出此决策中必定有方士集团强力推动的手笔(或者说得更清楚一点,干脆就是穆氏和死鬼老登的手笔);而方士集团名义上“随从出征”
,怕不是现在已经驰骋疆场纵马草原,在快快活活的四处撒野发癫了。
一念及此,再看看自己——独守空城、孤寂无聊、只能眼巴巴等着前线军报,那心中之烦躁无聊,自然也就可以预料了。
不过,皇帝总不会长久无聊下去的。
无聊到某个程度之后,他就会自己给自己找点乐子——譬如说和儒家斗蛐蛐玩。
自先前对公孙弘发起了一波并不成功的攻势之后,皇帝默默消停了好久;但这并非出于宽容慈悲,而是事实所迫的忍让;而现在嘛,皇帝当然也没有找到一举解决儒生们的灵丹妙药,但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皇帝穷极无事,正好拿他们来找找乐子——而恰好,穆祺离去之前,也刚刚留下了一本足以在政治及舆论上对儒生产生强烈冲击的巨著:《竹书纪年》。
按穆氏的说法,这应该是魏国留存的史书,因为保留在魏王的坟墓中侥幸逃脱了祖龙及项羽的两把大火,是如今仅存的,可以与《春秋》、《尚书》相对照的珍本史籍,六国史书唯一的残留;其史料价值,自然无与伦比;若能比较借鉴,也必定是极大的飞跃。
不过,对于大多数儒生而言,这本书最大的刺激显然不是什么史料价值,而是黑料价值;大概是因为魏国上下崇尚法家喜好权谋腹黑学的缘故,竹书纪年的取向与温文尔雅敦厚体贴的《尚书》全然不同,长篇大论记载的并不是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美好传说,而是上古三代的狂猛黑料,什么“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
、“夏启杀伯益”
、“共伯和干王位”
;舜囚禁尧,夏启杀了伯益,共和执政根本就是篡位夺权;从尧舜禹到夏商周依次揭发,将上古三代那种光辉灿烂人均圣贤的面纱给从头撕个干干净净,并对儒家赖以安身立命的本钱——《尚书》、《春秋》发起了致命的攻势。
孔老夫子说上古三代都是圣人;孟老夫子说上古三代都是圣人;现在你跳出来告诉我上古三代其实也是勾心斗角一个鸟样——你几个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