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赵楠头也没抬,专注着手上的活计,语气平淡:“父亲留下的书也曾被我不小心撕破过,自己摸索着补,补得多了,就会了。”
她再次将理由推给那位“塾师父亲”
,半真半假,最难分辨。
王璟昱不再说话,只是在一旁静静看着,偶尔在她需要时,递上剪刀或抹布。
午后的阳光透过破旧的窗棂,洒在两人身上,一个专注修补,一个默然守护,空气中弥漫着米浆和旧书纸的味道,竟有一种奇异的安宁。
修补好的书页被小心地压平晾干。
王璟昱拿起一页对着光仔细查看,补处平整牢固,几乎看不出破损的痕迹。
他看向赵楠的眼神,多了几分真正的认可和……好奇。
与此同时,赵楠也开始力所能及地帮孟氏分担家务。
她身体尚未痊愈,重活干不了,便抢着做些轻省的事:扫地、擦拭家具、整理被翻乱的线团和绣绷、甚至坐在院里慢慢择菜。
她做活时并不抱怨,反而时常能提出些小改进。
比如看到孟氏用传统的法子理线容易打结,她便下意识地用了个前世在手工论坛上看过的简易理线器的方法,用几个木棍和旧瓦片稍作改造,竟让孟氏理线的效率高了不少。
又比如,她见孟氏记账或是记绣花样还是用最原始的结绳或在沙盘上画,便试探着问:“孟姨,我见灶下有烧剩的木炭,磨尖了或许能在废布片上写字,比结绳清楚些?
孟氏试了试,果然方便,惊喜道:“楠丫头,你这脑袋瓜怎么长的?真是灵巧!”
这些点点滴滴,孟氏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她本就心善,最初收留赵楠是出于不忍,后来多了层亲戚情分,如今则是真心实意地喜欢上这个勤快、灵慧、虽遭大难却沉静不哀怨的姑娘。
一日,赵楠陪孟氏前去卖绣样。
回程路过书肆,赵楠再次驻足。
这次她看得更仔细,纸张种类、书籍价格、抄书报酬……心中快速盘算着成本和利润。
“孟姨,纸墨虽贵,但若抄一本《三字经》能卖五十文,刨去成本,净赚至少二十文。
这比绣一方帕子挣三四文快得多,也轻松些。
我字尚可,抄书效率应当不低。”
晚饭时,赵楠平静地提出自己的计划,条理清晰,利弊分明。
孟氏听得一愣一愣。
王璟昱放下筷子,看向赵楠,“字呢?”
他问,声音听不出情绪。
赵楠早有准备,拿出白日里用烧过的树枝在废纸上练习的字样。
字迹端正清秀,结构严谨,虽缺风骨,但胜在清晰工整,远超普通闺阁女子,甚至比许多童生写得都好。
王璟昱仔细看了片刻,眼中终于露出一丝认可:“尚可。
书肆掌柜与我相熟,明日我去问问行情,需要哪些书,工钱几何。”
他没有废话,直接给出了解决方案。
夜里,油灯如豆。
赵楠坐在小凳上,小心地在一方粗糙的麻布上,用炭笔勾勒出白天在绣坊看到的、掌柜想要的牡丹蝴蝶图样的雏形,又在细节处融入了一点现代简笔画的灵动。
而王璟昱则在桌子的另一角,借着同一盏灯的微光,翻看着一本厚厚的《资治通鉴》,速度极快,神情专注。
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炭笔划过的细微声响交织在一起,竟有一种奇异的和谐。
赵楠偶尔抬头,看着灯下少年沉静的侧脸。
他理性、有担当,甚至有些城府,但在孟氏面前是孝顺的儿子,在决定收留她时展现了原则和恻隐。
赵楠目光扫过他心无旁骛读书的样子,心想,大概还是个没开窍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