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若非方家懂得揣摩上意,也不会被孝治帝当成对付世族的刀,是以也算知晓变通。
可方家许是立功心切,居然触碰了不该碰的东西,知晓不该知晓的事情,被灭口也能称得上是没有眼力见。
不过……现下想来,如若方家早有异心,莫不是他们故意为之?又或者,有另一拨人想要隐藏前朝的事儿,蓄意诱使方家走向死路,以此达到死无对证的目的?
能够灭口,还不叫陛下怀疑,可谓是一举两得!
孝治帝想得更多。
当年方家只是,为他默许之下的借刀杀人。
他知晓方家并非方家嫡系所为,可方家嫡系近年作恶多端,对乡里多有剥削,使百姓哀声哉道。
所以他明知方家嫡系乃顶罪羊,也未曾细查,只饶过方家嫡系后人。
孝治帝攥着扶手,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卫十三,你且前去岭南,务必将方家嫡系后人带回京城,严加看守!”
“末将遵旨!”
当晚,一支队伍趁着夜色离开京城,向岭南疾驶而去。
一月已至,殿试将来。
殿试又称为御试,只要通过这关,便可授官。
殿试只考策问,大多为政事或经义设问作解。
‘《传》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问:仁心与律令,孰高孰低?若以此效仿,当作何解?’
这道试题的题意是,当某个人罪名轻重存疑时,宁肯从轻处置,也不可错杀无辜;与其错杀无辜,还不如犯渎职过失,此乃展现仁心之象,就好比现世的‘疑罪从无’一样的道理。
题目是问倘若有人以此效仿,钻律令的空子,该怎么样才能阻止被效仿的事情发生?
从古自今,疑罪从无的事情一直皆有,这是防止冤假错案的事情发生。
萧衍仔细思量,提笔而作——
《传》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此乃仁义之举,可疑罪从无不代表放纵犯罪。
有疑重证重查,设双方辨控……方能有效减少冤假错案风险。
对于这道近乎无解的试题,饶是萧衍也没有信心保证,能够彻底制止这种钻律令空子的现象。
疑罪从无通常指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嫌疑人有罪,可人心难测,断案并不能以个人主观去臆测。
谁也不能保证嫌疑人有罪,所以他只能有效减少冤假错案的事情发生,已经算是尽力而为。
其中,萧衍还加入了孝治帝想要看到的‘政治立场’措施,如设立督查司,进行审查疑案,由孝治帝统辖。
这相当于给孝治帝多加了一条耳目,同时也对地方官员有了更深的约束,彰显皇权,防止一家独大及‘土皇帝’的事情发生。
这场策论难度很大,萧衍也没有多少信心。
待时辰已到,宫人将卷子收好,由阅卷大臣批阅,而后呈递与孝治帝。
殿试一般三日放榜,萧衍和萧宸才回到他们那座已然修缮得差不多的院子,萧宸便迫不及待询问。
“大哥如何作解?”
萧衍不答反问,“小弟又是如何作解?”
想要对答案,看看自己有没有哪里出纰漏的萧宸:“……”
萧宸把自己的作解复述了一遍,萧衍闻言思忖后,答道:“甚妙。”
萧宸当然不可能相信,只觉得萧衍这是带了看弟弟的滤镜,毕竟他自己也知晓这道试题的难度。
一个无解之题,又如何能做出完美的答卷?
所以,萧宸对自己的题卷心里非常有ABCD数,自然不可能相信萧衍的话。
“大哥又是如何作解?”
萧衍:“……”
萧衍没有办法,眼看他自找打击,只能道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