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郑常宁略一犹豫,便倒豆子般说了几个名字,多是些家资丰厚但文才平平的地方士绅子弟,或其家族在京中有些拐弯抹角关系的,所求也不过是希望能侥幸挂个同进士出身,或是外放时得个稍好点的缺份。
李凤遥听着,心中暗自摇头。
这些人,要么是蠢,妄图用金钱挑战科举的底线。
要么所求太小,毫无价值。
确实如她所料,直接找到宦官门路企图在科举上做文章的,多半是些不入流的货色。
“这些人,不堪大用。”
李凤遥非常直接,“本宫要的不是这些蝇营狗苟之徒。
郑常宁,你的眼睛,得放亮些。”
郑常宁心头一凛,立刻明白了皇后的意思。
娘娘看上的,是真正有才学,却可能暂时落魄,需要贵人提携的潜力股,而非这些纯粹的酒囊饭袋。
“奴婢明白!
奴婢一定擦亮眼睛,替娘娘好生留意!
但凡有才学出众、又知进退、懂感恩的寒门才子,定第一时间禀报娘娘!”
郑常宁连忙表忠心。
“嗯。”
李凤遥微微颔首,“好好办差。
你的功劳,本宫都记得。”
郑常宁乐呵呵的,“为娘娘办事,奴婢心甘情愿。”
接下来的日子,朝局发生了一种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首辅杨廷和在朝议和内阁中,虽依旧沉稳持重,但在若干关乎皇后意图的事务上,不再如以往那般旗帜鲜明地援引祖制、直言强谏。
有时,他会选择沉默。
有时,他会提出一些技术性的修正,而非反对。
更有几次,在皇帝明显倾向于皇后意见时,他甚至会出言弥合分歧,寻求一个既能顾及皇后体面,又不至于太过偏离章程的折中方案。
这种转变,对于熟悉杨廷和风骨的大臣们来说,不啻于一场无声的地震。
他们惊疑不定,私下窃语,却无人敢当面质问首辅。
一股压抑而诡谲的气氛笼罩了朝堂。
最先无法忍受这种气氛的,是同样身为阁臣的谢迁。
他性情刚直,眼见杨廷和似乎向皇后的权柄低头,朝堂纲常隐隐有松弛之象,心中愤懑与日俱增。
他数次试图与杨廷和深谈,皆被对方以“国事维艰,当以大局为重”
等含糊之辞挡回。
谢迁感到了一种彻底的失望,不仅是对杨廷和,更是对这骤然变质的朝局。
一日朝会后,谢迁并未返回值房,而是径直去了通政使司,随后,一封言辞恳切却暗含悲怆的乞骸骨疏便呈递到了御前。
奏疏中,他并未直言对皇后干政或首辅妥协的不满,只以年老体衰,精力不济为由,请求告老还乡,归隐田园。
字里行间,却透着一股“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的决绝与苍凉。
消息传出,朝野为之震动。
谢迁乃是弘治老臣,名声清正,他的请辞,无疑是一记重重的警钟。
然而,这警钟的余音未绝,另一封乞骸疏接踵而至。
这一次,是李东阳。
与谢迁的刚烈直接不同,李东阳的奏疏写得极为委婉得体,通篇皆是感念皇恩,陈述病体,祈求陛下怜惜老臣的哀恳之词,情真意切,令人动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