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我先去教室了。”
鱼和熊掌都有的卓思奇忽然从她身后冒出来,打了声招呼后便离开了。
“好的,待会儿见。”
从隔壁寝室的阳台飘过来说笑的声音,越发衬得只有赵诗华一个人在宿舍的落寞。
另外两个室友徐佳美和乔小玲好像是参加了合唱团,放学后时常要参加排练,其中徐佳美还同时担任了副班长一职;而卓思奇一向以雷厉风行出名,更不可能等她洗完衣服后再一起回教室上晚自习。
所以在傍晚五点到七点的这段时间,赵诗华常常都是一个人独来独往。
要不是中午饭还能跟朱妙妍她们凑在一块儿吃,她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又像初中那样变成一个边缘人了。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赵诗华不知道这水土不服的阶段还要持续多久才能结束。
再这样下去,她就要写信给知心大姐姐诉苦了。
对赵诗华而言,知心姐姐并不是报纸上的一个专栏,而就是她的亲姐姐赵书华。
好不容易盼来了中秋节,赵诗华终于能够从重新洗牌的沉重打击中缓下来喘口气。
由于从广州回梅州的长途大巴要四五个小时,来回一趟的话其实在家里只能好好地待一天,她便决定不回去了,而是去大学城找姐姐团聚。
搭乘地铁去大学城的路上,赵诗华觉得自己就像是个逆流而上的勇士,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离开大学赶回家团圆,只有她坐在尚留有空位的车厢里,望着站台对面塞得满满当当的反方向列车,忽而有点落寞。
今年是她第一次不在家过中秋。
不过幸好这份失落在见到赵书华的瞬间就烟消云散了,她顿时欣慰得如同回了半个家,因为在家里跟自己最亲的就是姐姐了。
爸妈还有奶奶平时都忙着料理快餐店里的生意,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很少能再顾得上她,记忆中从乡下回到城里念书的日子,都是姐姐在拉扯她长大。
虽然只是快一个月没见,但由于当中发生了太多新鲜事,竟让她有种如隔三秋之感。
赵诗华在路上准备了一肚子的话要倾诉,碰头后却不知从哪说起,倒是先犯了馋,脑袋里只剩下一块圆圆的广式月饼,尽管甜得发腻,却因为一年仅此一次而显得稀罕了起来。
她在地铁口一见到姐姐就开门见山地问:“阿姐你买月饼了吗?”
“我给你留了一块,食堂的小卖部也有得卖,”
赵书华掂一掂妹妹的书包,“不过你还是先把书包放到我宿舍里去吧,你是往里面装了石头吗?”
“没事,就几本书而已。”
赵诗华说着挽起对方的手,“我饿啦,我们先去吃饭吧!
我还没尝过你们大学的食堂呢!”
因为节日的喜悦冲昏了头脑,两个人竟点了三人份的菜,当然更多的原因在赵诗华身上,在大学城待了好几年的赵书华估计早就吃腻学校的饭菜了。
再加上一块双黄莲蓉月饼,姐妹俩撑得不在校园里逛上几圈是不行的。
赵诗华没想到大学城里留校的人也不少,不像高中那样,一到了周末荒凉的感觉就特别明显。
体育馆里依旧热闹非凡,校道上也时常可见形影不离的情侣或者三两好友并肩而行。
赵诗华知道赵书华还没有男朋友,要不然她才不会跑过来当电灯泡。
可是她也不敢贸然问太多,大概是年龄相差太大的关系,她从小就觉得姐姐是大人,不仅不跟她抢玩具,还像妈妈一样照顾她,在辅导功课上更是比老师还耐心。
而大人的事情又岂是小孩子可以随便打听的?
于是反而是赵书华不停地提问,像个长辈似的关心她的吃喝拉撒睡,又问到她的学习情况和同学之间的相处。
听赵诗华抱怨竞争太大,赵书华便说适应适应就好了,毕竟她在初中就属于后来居上的类型,从初一的一百多名爬到了初三的金字塔顶尖。
这番话登时让她服下了一颗定心丸,并且效果立竿见影,果然大道理还是比不上亲身的经历更有说服力。
又听赵诗华说卓思奇虽然是年级第一,是个难得的榜样,却好像不大爱搭理人,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哪里不小心得罪了另一方。
赵书华就解释说她的同桌不一定是为人冷漠,不愿意跟他人打交道,也许只是过分严格地遵守了自己的时间安排而已。
“你怎么会觉得别人讨厌你呢?”
赵书华捏一捏妹妹的脸蛋安慰她,“你刚刚不是还说过,好几次时间点对上了,她也是愿意跟你一起的嘛。”
“可是她走路可快了,吃饭也是,谁也追不上,看起来很不耐烦的样子。”
“你知道其实你中考备考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吗?我记得今年春节回家,发现你当时五分钟就吃完了一顿饭,可把我给吓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