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年节的热闹喧嚣如同退潮般散去,温府恢复了往日的秩序与宁静。
晨课的钟声再次准时敲响,书房内又弥漫开墨香与淡淡的书卷陈旧气息。
玄机的心,被前日那场关于李白、杜甫、白居易的激烈讨论牢牢攫住,思绪久久在其中盘旋,不得平静。
那日的讲学,温庭筠并未拘泥于诗句本身的赏析,而是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师,以诗为笔,以史为墨,为他们勾勒出三位巨匠在时代洪流中的立体身影与灵魂挣扎。
谈及李白,温庭筠的目光似乎也染上了一层瑰丽的霞彩:“世人皆道太白是‘谪仙人’,‘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其诗固然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奔放不羁,想象奇绝。
然,汝等细读其《与韩荆州书》——‘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等热切,乃至近乎谀媚?再看其《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这哪里是飘然世外的仙人?分明是困于红尘、壮志难酬的凡人!”
他轻叩桌面,语气沉凝:“他一生求仙访道,纵情山水,看似逍遥,实则从未真正放下‘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抱负。
天宝元年奉诏入京,他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以为终遇明主。
结果呢?不过是玄宗眼中一个点缀升平、写些‘云想衣裳花想容’的文学弄臣。
最终落得‘赐金放还’的下场。
他的狂放,骨子里是巨大的失落与悲愤。
所以他的诗,是‘仙气’包裹下的‘人气’,是极致的浪漫与极致的孤独碰撞出的火焰,灼灼其华,却也燃烧自身。”
讲到杜甫,书房内的空气仿佛都变得沉重起来。
温庭筠的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子美与太白,恰成对照。
太白是‘仙’而求‘仕’不得,子美则是‘儒’而困于‘乱’。
他青年时亦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但‘安史之乱’一起,他便如一片飘蓬,被卷入时代的惊涛骇浪之中。”
“汝等读其‘三吏’‘三别’,字字血泪,句句沉痛。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这不是文学想象,这是血淋淋的现实记录!
他自己更是‘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饱尝‘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辛。
他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灾难紧紧捆绑,其诗遂成‘诗史’。
他的伟大,在于那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怀,在于即使身陷绝境,仍念念不忘家国苍生。
读杜诗,非仅学其格律森严、字句精工,更要体会那份‘沉郁顿挫’背后,一颗饱经忧患却从未冷却的赤子之心。”
最后说到白居易,温庭筠的语气变得略显复杂,带着一丝洞察世情的了然:“乐天,是三人中最‘聪明’,也最懂得‘变通’的一位。
他早年锐意进取,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新乐府》《秦中吟》,如《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直指时弊,锋芒毕露,确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然,‘甘露之变’后,朝局险恶,他深感‘世间尽不关吾事’、‘天下无正声,悦耳即为娱’,遂有‘闲适’‘感伤’之作大量涌现。
他说‘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看似超脱,实则是一种历经宦海风波后的自我保护与智慧抉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