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访耆老(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在荆县休整两日,温庭筠便带着玄机正式开始了编务。

第三日一早,二人便去了县衙廨舍专门存放档案典籍的库房。

那库房设在衙署后院一栋僻静的二层小楼里,推开门,一股陈年的纸张的气味便扑面而来,其中还夹杂着些许潮气。

光线自高高的窗棂透入,四壁皆是榆木书架,上面密密排列着纸页泛黄、书脊松散的线装书册,以及一摞摞用麻绳捆扎的卷宗公文。

管理书吏是个老成持重之人,按温庭筠所列的目录,与助手一同费力从书架高层搬下好几摞厚重的旧志书和档案册。

“有劳了,我等自行查阅便可。”

温庭筠温言道谢后,书吏便退了出去,留他二人在此安静工作。

一时间,楼内极静,温庭筠埋首于一本皮质封面已然皲裂的《荆县风土记》,神情专注,时而提笔在旁边的稿纸上记下要点,时而因辨认不清某个蠹蚀的字迹而微微蹙眉。

玄机则负责核对另一本稍晚近些的县志初稿与原始档案的出入。

她看得极快,心思缜密,很快便沉浸其中。

遇到年份模糊或记载矛盾之处,她便轻声向身旁的温庭筠求证:“先生,您看此处,‘洪武二十三年夏,大雨雹’,但州府留存的气象档册中,同年同月却只记了‘微雨’,这……”

温庭筠便会凑过来,就着窗外投入的光线,仔细比对两处墨迹已然暗淡的记录。

“嗯……州府档册多为事后依据各县上报文书汇总编纂,或有时日差错,或有意无意粉饰太平。

县志所载,虽更贴近本地实情,但亦难免有夸大之处。

需再佐以当时民间笔记或耆老口传,方能更近真相。”

他声音低沉,分析得条理清晰,玄机用心记下。

六月暑气正盛,途中多见卖冰镇绿豆汤与蜜渍梅子的摊子。

玄机畏热,常以梅子含在口中生津。

又见有孩童挎篮卖莲蓬,温庭筠买了几枝,有时二人校对书稿忘了时辰,便剥食这莲蓬,莲子清甜,莲心微苦,恰如人生滋味。

如此,过了数日。

这日,听闻城西有一位陈姓老媪。

年近八十,且耳聪目明,堪称一部“活县志”

温庭筠认为寻访此类耆老,听其口述生平见闻,于补充民生民俗、考证地方变迁大有裨益。

于是,师徒二人便问明路径,带着纸笔,徒步往城西寻去。

几经打听,终于在一株老槐树下,找到了陈媪的家。

低矮的土坯院墙,柴扉虚掩,院内打扫得却十分干净。

温庭筠上前轻叩柴扉,片刻,一位白发稀疏、脸上布满皱纹的老妇人,拄着拐杖缓步出来。

她虽佝偻着背,打量来人的目光却并无浑浊之感。

“老人家叨扰,”

温庭筠拱手,语气温和恭敬,“在下温庭筠,受县尊之托,参与修订本县县志。

听闻老人家高寿,见多识广,特来拜访,想请您老说说这荆县城过去几十年间的旧事风物,不知可否?”

陈媪眯着眼看了看温庭筠,又瞥了一眼他身后做书生打扮、清秀异常的玄机,脸上露出些笑意:“哦,修县志的先生啊,快请进吧。

老婆子活了这么久,别的不多,就是陈年旧事装了一肚子,正愁没人听哩。”

院内只有一张粗糙的木凳和几个树墩子。

陈媪自己坐在门槛上,执意让温庭筠坐了木凳,玄机则寻了个树墩,拿出纸笔,准备记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重生末世:我囤百亿物资坐等末世琥珀之剑皇兄万岁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九天神帝和亲糙汉可汗后,我在草原忙种田从呆毛王开始公开处刑四合院:情满四合院外传诸天最强万道钓皇她除了能打一无是处神魔天尊龙舞九天我的悟性爆炸了大周仙吏武林半侠传全职法师之冰天雪帝世嫁灵境行者天朝仙吏诸天谍影蚀骨承欢:老公,别强来捡只猛鬼当老婆帝国崛起陈医生,别怂!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