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她的话又吸引来更大的火力,夏陈氏被骂得血压飙升,一人难敌众口,只能涨红着老脸讪讪回家。
——
镰刀有一部分拿到供销社销售,不管是售卖还是反馈都非常好,还要在全县推广,铁业社不担心没活干。
不可能只有一个产品,夏桔还研发了三尺镢跟步犁,镰刀任务完成,五百把镰刀的任务完成,铁业社继续打制镰刀,还打三尺镢跟步犁。
就拿三尺镢来说,在六十年代,这是新鲜玩意儿,
另外不用焊接,全靠一块铁打制出三个齿,有的铁匠觉得打制起来难度高。
三尺镢开始由供销社包销,一块二毛钱一把,这个新奇的好用的新式农具立刻就成了畅销品。
大爷大娘根本就没见过三齿镢,使用之后的一致评价是刨地可太轻松了,省力,速度快,刨起地来速度蹭蹭的。
几个人现场比赛,用板镢的刨半垄地,用三齿镢的已经刨完了一垄,力气消耗得也小。
大爷大娘们乐得合不拢嘴:“给咱们生产队多打点呗,这刨地太好使了,不累得慌。”
“夏桔打的农具就是好使儿,我们能省很大的力气。”
这些社员很少再质疑夏桔的打铁水平。
周为民现在认同夏桔的话,夏桔是有绝对的实力,不管是什么铁器,她都能打制出最好用的。
铁匠们一般都只顾埋头干活,很少抬头看路,像夏桔这样有钻研精神的铁匠,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她的确适合当铁业社的负责人。
第二天快下班时,夏桔往公社跑了一趟去找周为民,跟他汇报工作:“所有抽检,我们打制的铁器都是一等品,这说明产品质量过硬,现在又有三尺镢跟步犁各三百的任务,铁匠们的积极性特别高。”
忙点好,这样铁业社不会黄。
话锋一转,夏桔又说:“我听说别的铁业社有劳保物资,工作服跟鞋子之类的,是不是也得给向阳铁业社的铁匠发?”
这次抽检给了她底气,提起要求来都理直气壮。
周为民别看脸上有疤看着凶悍,可对夏桔很有耐心,点头:“按照国家劳动保护政策,铁业社确实该发劳保用品,我去申请。”
很快,劳保物资到位,夏桔给铁匠们分发下去,每人两套蓝色工作服,一双翻毛皮鞋,石棉手套、防护眼镜、护脚铁罩等等。
夏桔说:“我们的镰刀抽检全部是一等品,周主任很快就把劳保用品给我们弄来了,工作服每年两套,皮鞋两年一双,等到七八俩月还有高温补助,每个人每月还能有一斤半绿豆跟半斤红糖,大家务必好好干,铁业社才能长久地开下去。”
“工服的质量可真好,有两套呢,够穿了,就不用再穿别的衣服。”
铁匠们都喜气洋洋,分发物资现场就跟过年一样。
还是在铁业社上班好,不仅能拿工资,以前在铁匠铺根本就没有这些劳保用品,待遇直线提升。
劳保用品本来就应该发,可夏桔毕竟小小地争取了一下,在铁匠心目中,夏桔树立了一波威信。
第二天,夏桔不再穿打补丁的衣裳,把崭新的藏蓝色工作服跟翻毛皮鞋都换上,夏栓宝看到她两眼放光:“你们还发工作服?”
在他看来,穿着工服的夏桔精神极了。
夏桔压制住内心的得意:“那当然。”
只是换上了新工服而已,居然吸引来不少羡慕的目光。
走在乡村路上,夏桔脚下生风,挺拔得像一棵小树。
——
铁业社又增加了四名铁匠,之前铁匠们还为铁业社你争我抢,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人就不够用又加了四名,这次没出啥幺蛾子,由公社选好,直接到铁业社上班。
铁业社的铁匠多了,就不能全都是师傅,总要有干生火、拉风箱这些杂活的徒弟。
听说铁业社招两名学徒,社员们心思都活络起来,他们年纪大当不了学徒,可是自家孩子十几二十岁,年纪刚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