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寒冬彻底笼罩了骊山。
北风卷着雪沫,呼啸着掠过光秃秃的山梁,将天地间染成一片肃杀的灰白。
山坳里的那间茅屋,在风雪中显得愈发孤寂渺小,仿佛随时会被这严酷的自然之力吞噬。
然而,屋内却透着一股与外界截然不同的、顽强求生的暖意。
灶膛里的火终日不熄,既是为了取暖,也是为了熬煮食物和……继续试验。
王翁的身体在汤药和相对安稳的休养下,奇迹般地挺了过来,虽然依旧虚弱,不能受寒,但精神头好了许多,偶尔还能靠在炕上,指点张文轩和王飞燕一些山野生存的经验和本地流传的古旧传说。
那日从双岔驿换回的杂粮,被王飞燕精打细算地掺着挖来的冻土下的野菜根、晒干的野果和偶尔陷阱里收获的瘦小野兔(成功率极低),勉强维持着三人的生计。
日子清苦到了极点,常常是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粥水,但至少,没有饿死。
张文轩带来的那点现代知识,在生存的极限压力下,被激发出了最大的效用。
他改进了灶台,利用陶罐和泥土做了个简易的“暖气”
系统,将灶膛的余热引导到土炕下方,使得夜晚的茅屋不再那么冰冷刺骨。
他指导王飞燕用收集的干草和落叶,混合泥土,糊在墙壁上,增加保暖效果。
他甚至尝试用有限的材料,制作了几个粗糙的捕鼠夹,虽然收获寥寥,但总归是多了一点蛋白质来源。
而最重要的,还是对“净衣石”
的持续改进和秘密生产。
经历了市集的险恶,张文轩彻底放弃了公开销售的想法。
他将制作地点转移到了屋后一个隐蔽的、背风的小山洞里,那里原本是王家堆放杂物的地方。
他利用从双岔驿换回的少量工具(用最后几枚钱买的破旧铁凿和石锤),和王飞燕一起,一点点地将山洞内部扩大、平整,形成了一个简陋的“作坊”
。
制作工艺也在不断摸索中改进。
他们尝试了不同种类的草木灰(发现燃烧充分的硬木灰碱性强),改进了榨取芸苔籽油的方法(用两块石板对压,效率稍高),甚至尝试加入一些带有清香的干草粉末,试图改善肥皂的气味。
产量依然很低,但品质和外观比最初好了不少,凝固后颜色更均匀,硬度也增加了。
如何将这些东西安全地变现,成了最大的难题。
张文轩深知“代理人”
计划的风险,在没有绝对可靠的人选之前,他不敢轻易尝试。
那些制作好的肥皂,被小心地用干草包裹,藏在山洞深处,像一笔埋在地下的宝藏,暂时无法动用。
日子就在这种艰苦、单调却又充满隐忍希望的状态下,一天天过去。
窗外是凛冽的寒冬,屋内是相依为命的温暖和沉默的坚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