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刘邦说:“可以试试,要简单易懂,而且得是我能做到的。”
于是叔孙通去鲁国征召了三十多个儒生。
有两个儒生不肯去,还说:“你侍奉过近十个君主,都是靠当面阿谀奉承得到富贵。
现在天下刚刚安定,死的人还没下葬,伤的人还没康复,又要制定礼乐。
礼乐的兴起,得积累百年德行才能实现。
我们不忍心做你要做的事,你走吧,别玷污了我们!”
叔孙通笑着说:“你们真是见识短浅的迂腐书生,不懂得顺应时势变化。”
他就带着征召的三十人和身边一些懂礼仪的人、自己的弟子,总共一百多人,在野外拉起绳子、立上茅草,模拟礼仪场景练习。
一个多月后,叔孙通对刘邦说:“可以来看看效果了。”
刘邦观看了礼仪演练,说:“这个我能做到。”
就下令让群臣练习。
公元前200年冬天十月,长乐宫建成,诸侯和大臣们都来朝贺。
天还没亮,谒者就开始主持礼仪,引导大家按顺序进入殿门,在殿中东西两侧站好。
宫廷侍卫沿着台阶两侧排开,一首站到殿廷中,手里拿着兵器,到处张挂着旗帜。
这时,刘邦乘坐的辇车在侍卫的警戒开道下缓缓驶出内宫。
谒者引导着从诸侯王到六百石级别的官吏,依次上前祝贺,所有人都被这庄重的场面吓得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怠慢。
行礼结束后,又摆下酒宴。
那些在殿上陪坐的大臣,全都趴在地上,低着头,按照尊卑顺序起身向刘邦敬酒祝福。
酒过九巡,谒者宣布“酒宴结束”
,御史负责监督,发现有谁的行为不符合礼仪,就把人带走。
整个朝会和酒宴过程中,没有一个人敢大声喧哗、做出失礼的举动。
刘邦感慨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做皇帝这么尊贵啊!”
随后任命叔孙通为太常,赏赐他五百斤黄金。
当初秦朝统一天下后,把六国的礼仪全都收罗过来,挑选出那些尊崇君主、抑制臣子的内容保留下来。
叔孙通制定礼仪时,对这些礼仪做了一些增减修改,但大部分还是沿袭秦朝旧制,从天子的称号,到下面的官员、宫室名称,都没怎么改变。
这套礼仪的相关书籍,后来和法律条文一起收录保存,由司法部门掌管。
但法家的人没有传承这些内容,普通百姓和臣子也没人谈论它。
司马光评论说:礼仪这东西作用太大了!
用在个人身上,言行举止就有了准则,各种品德修养都能得到完善;用在家庭中,内外有别,家族成员就能和睦相处;用在乡里,长幼有序,风俗就能变得美好;用在国家治理上,君臣各安其位,国家就能治理得井井有条;用在全天下,诸侯就会顺服,社会秩序就能端正。
礼仪的作用可不只是让人在宴席、庭院之间举止得体不混乱!
像刘邦这样聪明通达的人,听了陆贾的话称赞有理,看了叔孙通制定的礼仪也发出感叹。
但他没能达到夏、商、周三代圣王的高度,就是因为不重视学习。
当时要是能有大儒辅佐他,用礼仪治理天下,他的功绩哪里会只有这些!
可惜啊,叔孙通的格局太小了!
他不过是学了些礼仪的皮毛,用来迎合世俗、讨得皇帝欢心,结果让古代圣王的礼仪衰落不振,一首延续到现在,这难道不让人痛心吗!
所以扬雄批评他说:“从前鲁国有位大臣,史书没记载他的名字,有人问:‘这人怎么样?’回答说:‘叔孙通想制定君臣礼仪,去鲁国征召儒生,有两个人不肯来。
’又问:‘这么说,孔子周游列国求官做事也是错的吗?’回答说:‘孔子周游,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
如果放弃自己的主张去迎合别人,就算有规矩准绳,又怎么能用得上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