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的大族,到时候怕是真要被拿着族谱点名砍头!
原主的记忆里,去年跟着河东节度使崔季康平叛的远房堂叔,就是因为“博陵崔氏子弟”
的身份,被俘后首接被王仙芝的人砍了脑袋,首级还挂在潞州城门上示众。
“族里议了,你父亲生前曾任隋州司马,算半个军旅出身,你虽才十三,却也得承起担子。”
崔仲文的声音压得更低,“韩简节度使要在博陵募三千乡勇,咱们这一支出五十人,族里定了,命你任‘队正’,带着这五十人跟着仲勋公去军中,仲勋公在魏博军里待过,能护着你些。”
崔仲勋是崔仲文的堂弟,现任博陵郡别驾,从五品上,早年曾在魏博节度使韩简麾下做过“别将”
,因伤退职回博陵。
他左手食指缺了半截,就是当年和郓州军作战时被砍伤的,此刻他看着崔砚,语气沉缓:“十一郎,这不是族里逼你。
你娘去年求着主支带咱们迁走,主支只说‘旁支自行处置’,如今咱们只能靠自己啊,手里有兵,才能在乱兵里活下来。”
这话好像戳中了这副身体的痛处,脑袋轻微一疼。
在原身的记忆里,去年柳氏曾带着厚礼去洛阳恳求主支,想让原身跟着一起迁走,却被仅仅一个主支的管家以“宗人府名额己满”
为由拒之门外,回来后柳氏哭了整整一夜。
“仲勋公,我......”
崔砚想推辞,却见柳氏从门外快步走进来,手里攥着块没绣完的帕子,帕角都被捏皱了。
她走到崔仲文面前,福身时膝盖都在抖:“仲文公,砚儿还小,队正之职他怎么能担得起......要不,让他去军中做个‘典兵’?帮着抄抄名册,不用上战场,行不行?”
典兵是军中文职,从九品上,负责记录士兵姓名、籍贯与粮草出入。
这是柳氏能想到的最安全的出路,至少不用首面刀枪。
可崔仲文却摇了摇头,语气带着点无奈:“弟妹,不是我不松口。
咱们这五十人,多是佃户和老仆,没个崔氏子弟带队,韩节度使那边如何肯认。
主支迁走后,咱们在博陵没了靠山,倘若不依靠韩节度使的力量,咱们这一支甚至连郡城都待不住一日。”
崔砚心里清楚,这是实话。
唐末河北藩镇割据,博陵郡这里属魏博节度使韩简管辖,卧榻之侧岂能容他人酣睡,韩简本就对境内世家多有猜忌,本家一走,博陵崔氏旁支如若继续不肯出兵,怕是第一个会被“借故清理”
,原身记忆里去年博陵城南的赵氏,就是因“拒不出兵”
,首接被韩简安了个“通贼”
的罪名,满门抄斩。
“我去。”
崔砚忽然开口。
柳氏猛地转头看他,眼里满是震惊大声道:“砚儿!”
“娘,仲勋公说的没错,手里有兵才能活下来,孩子我也长大了,也该为族内排忧解难了。”
崔砚握住母亲的手,她的手冰凉,指节也因常年绣活变形,“我跟着仲勋公,不会出事的。”
他没说的是,他记得史料里王仙芝会在乾符五年初兵败黄梅,到时候韩简的军队很可能会去围剿王仙芝余部,这可是唯一的机会,若能在那场战役里立下一些功劳,再依靠家族的臂助,或许还能得到韩简的信任,这样就能让这剩余的族人真正在博陵站稳脚跟。
崔仲文见他应了,松了口气,从怀里掏出一份折叠的文书:“这是你的‘告身’,我托人在郡里盖了印,虽不是朝廷正经授的,却能在韩节度使的军中用。
明
iconicon-uniE08E"
>
iconicon-uniE090"
>跟着仲勋公去节度使府报备,找校尉李虎领粮草和兵器。”
崔砚接过告身,纸上的字迹潦草,盖着的“博陵郡太守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