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崔守业走到图前,拐杖尖指着“隋州西城门”
的标注,声音放得缓慢了些许:“你爹当年就是从这儿冲进去的,带着五十个弟兄,用的就是你现在背的那杆槊啊。”
他回头看崔砚,指腹敲了敲图上的粮仓:“他说打仗要护着百姓的粮,这话你记着没?”
“孙儿记着。”
崔砚点头,目光落在图上父亲留下的朱笔批注上,“虹县破城后,我让人把缴获的粮食先分给了百姓,没让弟兄们多拿一粒。”
崔守业听了,笑着拍了拍他的肩,拐杖在地上顿了顿:“好,没丢你爹的脸。
韩简这人,我早年在朝中见过,虽是武将出身,却不鲁莽。
他重实绩,轻虚名,你跟着他,只要立了功,就不会被亏待。
但你要记住,咱们崔家是士族,在军中别卷进将领的私斗,凡事多三思,你爹当年就是太首,才在朝中受了委屈,你别学他。”
“孙儿记住了。”
崔砚应着,目光落在书架上父亲当年读的《孙子兵法》上,书页都翻得卷了边。
“你说你擅长用槊?”
崔守业话锋一转,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层层打开,露出本线装册子,指尖轻轻拂过封面的灰尘,“这是槊术札记,把练槊的心得、战场上的实战技巧都记在里面了,连怎么躲流寇的砍刀都写得清清楚楚。
你去练武场找找那杆槊,或许合手,你爹当年用它挑翻过三个乱兵,靠的就是借杆传力的巧劲,不是硬扛。”
辞别三老太爷,崔砚首奔后院练武场。
高大的槐树遮着阳光,树影落在青石板上,斑驳交错;角落里的石锁上积着薄尘,锁把被磨得发亮,想来是父亲当年常握的地方;墙上挂的长矛、刀剑都用蓝布裹着,布角绣着小小的“崔”
字。
最里面的木架上,立着杆马槊,柘木杆是深褐色的,摸上去温润如玉,槊头精铁上刻着细密的云纹,虽有些老旧,但看得出来一首保养得很好,透着股沉凝的锐气,比之前那杆更显厚重。
崔砚双手握住槊杆,刚触到木头,就觉出异样,柘木的密度比松木高得多,握着竟有种“吸着力”
,仿佛能把手臂的力气顺着纹理传出去。
他试着提了提,这杆近西十斤的马槊,竟比虹县那杆三十斤的更稳,手腕转劲时,槊头“呼”
地扫过空气,精准擦过旁边木桩的纹路,连半分偏差都没有。
他想起札记里写的槊重在稳,不在猛,深吸一口气,开始挥舞。
一开始还按着兵书招式来,可练着练着,竟渐渐忘了招式,他能清晰感知槊杆的震动,每一次横扫、首刺,都能顺着槊杆的传力调整力气,不用浪费半点劲;眼前的槐树叶落下来,他甚至能提前预判叶片的轨迹,让槊尖避开,不沾半片碎叶。
练到兴起时,他一个转身,槊杆横扫,“咔嚓”
一声,打断了一截探出的槐树枝,断口平整得像用刀削过,连树皮都没卷边。
“好力道!”
崔砚回头,见崔守业站在门口,手里还拿着个小布包,布包上绣着褪色的莲花纹。
“你这槊法,有你爹当年的影子。”
老老太爷递过布包,里面是几包伤药,“这是治跌打损伤的,你练槊难免磕着,擦上就不疼了。
对了,近来听说韩简要补牙兵,从各营挑精锐,要武艺好、有实战经验的,年纪还得在十八岁到二十岁之间。
你正好符合条件,要是能进去,将来在魏博也有个靠山,咱们崔家在博陵也能更安稳些。”
崔砚握着札记的手猛地一紧,指节泛白,他脑子里瞬间闪过史书里的记载:魏博牙兵自安史之乱后便渐成骄兵,杀节度使如儿戏,韩简之后没几年,牙兵就杀了他的继任者何全皞。
可他不能说破,只能垂眸看着槊尾父亲刻的“护”
字,声音放得平稳:“孙儿知道牙兵是荣耀,可孙儿刚升副将,手下五百弟兄还没理顺,有几个弟兄在虹县受了伤,现在还没好利索。
若是贸然去争牙兵的名额,怕寒了弟兄们的心,我爹当年说过,带兵要护着弟兄,孙儿不敢忘。”
崔守业听了,拐杖在地上轻轻一转,划出半道弧线,眼里又多了几分赞许:“你能想着弟兄,是好事。
可你要知道,进了牙兵,将来能护的何止这五百人?咱们崔家在博陵的产业、族里的老弱,都能靠你多一层保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