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的药粉,撒在了伤兵营帐外的水源和食物堆放处。
完成这一切,她们在撤离前,将几张字条和药包塞进了一些被俘百姓的柴草堆里。
郑十七娘看着远处火光下影影绰绰的恒州城墙,用几不可闻的声音低语:“赵公没有投降。
我们来,是送他们上路,也是送我们自己的心安。”
五月十七日,天光大亮。
史思明的军营中,最先出现骚乱的不是前军,而是后寨。
数百名士兵突然腹痛如绞,上吐下泻,瞬间失去了战斗力。
恐慌如同瘟疫般迅速蔓延,军医束手无策,只当是水土不服引发了大规模的疫病。
而在俘虏营中,被绝望笼罩的百姓们却在柴草和破布中发现了那些小小的药包和字条。
字条上的字迹刚劲有力:“赵公令:宁死不降,粮药暗继。”
这短短一句话,如同一道惊雷,炸开了人们心中的阴霾。
将军没有放弃他们!
城里的人,冒死在给他们送药!
柳三娃的母亲颤抖着将一小包药粉藏入自己干枯的发髻,趁着夜色,偷偷喂给了发起高烧的儿子。
薛七郎的妻子则将纸条嚼碎咽下,然后通过孩童拍手的节奏,将新的口令传递出去:“赵公不降,我亦不屈。”
消息通过各种隐秘的方式传回城中,赵襦阳站在巨大的沙盘前,听着薛七郎的密报,眼中第一次有了湿意。
他伸出手,轻轻抚过代表恒州城的模型,低声自语:“我的烽燧,不在边关,不在城头,它在人心。”
副将裴玉筝热血沸腾,上前请命:“将军,敌营己乱,请准我带一队精兵,趁夜奇袭,将被俘的乡亲们救回来!”
赵襦阳却缓缓摇头,目光深邃如海。
“我们有多少人?能救几个?为了救一人,便要折损我城中十人,让百名敌军警醒,这不是仁义之战,是匹夫之勇。”
他指向沙盘上代表河北各郡的棋子,“史思明用我们的亲人做刀,我们就用天下人心做剑。”
他当即下令,让潜伏在范阳的细作网络,立刻散播谣言:“史思明倒行逆施,虐杀河北百姓,激起兵变,河北诸郡义军将不日会师,共讨此贼!”
紧接着,他又对苏湄下达了一道看似风雅的命令:组织一场“火鸢诗会”
。
全城的妇孺、孩童、甚至是识字的伤兵,都拿起了炭笔,在简陋的纸鸢上写下自己的心声。
“我母在北营,我心在恒州。”
“箭可穿身,不穿我志。”
“逆贼听真,恒州傲骨,宁折不弯!”
夜幕降临,上百只承载着思念与决心的纸鸢,借着风势,如一群白色的幽灵,飘飘摇摇地飞向敌营。
那些正在为腹中绞痛和莫名恐惧而烦躁的叛军士卒,抬头便看到了这漫天而降的“檄文”
。
捡起来一看,不是军令,不是咒骂,而是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泣血诗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