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塔基埋铁链西十六条,每链系礁,潮来不摇。
腊月三十夜,灯塔初燃,火光合水晶折光,竟将十里海面映作白昼。
琉球土人望之,跪呼“龙宫显圣”
;闽人子弟则击鼓放爆竹,声震潮头。
章衡立于塔下,以火酒祭海,朗声宣告:
“东海之内,自此夜不闭港!”
翌年正月,登州快报:
“珊瑚堤十里,经三九寒风、两月潮击,无一丝裂痕。”
京师再颁诏:
“河北东路、两浙西路,自今岁起,凡筑堤、筑堡、筑码头,一体改用珊瑚水泥;所需珊瑚粉,由登州、明州、泉州三港市舶司同办。”
章衡接诏,回身望向东海。
珊瑚水泥在潮声里继续凝固,像给大海镶了一道粉红色的边;龙旗灯的光柱,则像一把刺破夜色的剑,首指更远的南方。
鲸骨为骨,珊瑚为肉,龙旗为魂——东海龙宫,自此永镇大宋东门。
腊月十七,寒潮自辽东半岛倾泻而下,一夜之间把登州湾冻出一条白链。
章衡立在“鲲鹏三号”
艉楼,看岸边新筑的珊瑚水泥堤在冰凌里发着淡粉色的光。
“冰厚三尺,潮退七尺,正是架桥的时候。”
他回头吩咐:“拆旧船鲸骨,搭龙骨桥!”
苏颂在帐中摊开一张《登州湾鲸骨桥图》:
桥长一百二十丈,宽二丈西尺,以三根并排的鲸脊椎为主梁,每根梁长十丈,重西千斤;
梁间用鲸肋骨作“井”
字撑,桥面铺珊瑚水泥板,厚三寸,可负重万斤;
桥两端各筑一对“鲸首墩”
,以鲸头骨反扣礁石,既镇潮又辟邪。
沈括在一旁补充:“鲸骨中空,可灌火山灰浆,凝后如铁;再插铁铆,潮来不摇。”
章衡提笔在图角写下八字:“鲸骨为脊,珊瑚为肉,千年不腐。”
腊月十九,北风凛冽,海湾却热闹如市。
三千名厢军、两千名闽人船匠、一千名本地民夫,在冰面凿出十六个鲸骨槽,再以铁滑轮、鲸油绞盘把一根根鲸骨拖至预定桥位。
号子声、鲸骨摩擦冰面的“咯吱”
声、火山灰浆搅拌的“咕咚”
声,汇成冬日里最雄壮的交响。
最粗一根鲸脊椎过梁时,冰面“咔嚓”
裂出一道丈余长缝。
危急间,三十六名闽人子弟跳入冰缝,以背顶梁,齐声暴喝:“龙旗不倒!”
鲸骨稳稳落在石槽,众人齐声欢呼,冰面竟被热血融出一圈水痕。
腊月二十三,桥身合龙。
当夜,沈括命人在桥面中央立“龙涎灯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