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面条有点坨了,不过没人嫌弃,这年头整个京城能吃得起纯白面的面条的人家屈指可数,
一大桌的人热闹哄哄的边吃饭边唠嗑,完全把刚才发生的事儿给抛之脑后了,
这时有人敲院子的门,东厢房住着的是马大叔一家,马大婶儿正好出来洗衣服,就过去打开了院子门。
院子门一打开,七八个人往里面冲,手里都拿着长枪,后面跟着的是两个穿着干部服的男人,他俩簇拥着一个穿着列宁装,梳着齐耳短发的女人。
马大婶尖叫一声。
“你们是干嘛......
清晨的阳光穿过南锣鼓巷斑驳的屋檐,洒在“记忆之屋”
门前那块青石台阶上。
昨夜的雨洗去了尘埃,也冲淡了空气中的燥意。
大宝站在门口,望着巷子深处缓缓走来的几位老人??他们步履蹒跚,却眼神坚定,手里攥着布包、木盒、泛黄信封,像捧着一生最重的东西。
他推开门,轻声道:“来了?进来吧。”
第一位是位穿蓝布衫的老太太,姓赵,七十有六,原是纺织厂女工。
她打开布包,取出一叠手写账本。
“这是1958年我们车间的出勤记录。”
她的声音不大,但字字清晰,“那时候每人每天要织够三十尺布,完不成任务不许回家。
可你看这一页??”
她指着一行红笔标注的名字,“李桂芳,连续七天满额,结果月底评不上先进,因为她丈夫是右派。
历史书不会写这些,可我记得。”
大宝接过账本,指尖抚过纸页边缘磨损的痕迹。
这不是档案馆里的复印件,而是当年一笔一划写下的真实。
他在登记表上写下:**赵秀兰,口述编号0417,物品已录入区块链存证系统。
**
第二位老人拄着拐杖,背微驼,却是当年人民公社食堂的炊事员。
“我叫王德海。”
他说,“我想讲讲‘大锅饭’到底怎么回事。”
他从怀里掏出一张饭票残片,上面印着“每日定量八两”
,背面用铅笔写着“三月十七,无米,代以红薯藤粉”
。
“很多人说那是好日子,热热闹闹吃大锅饭。”
他苦笑,“可你知道吗?到了1960年春天,我们连红薯藤都磨碎了掺进面里。
有个孩子饿得啃墙皮,被他妈打得满院子跑……最后还是没活下来。”
他说完,把饭票轻轻放进展柜,“我不恨谁,我只是怕以后的人不信这些是真的。”
林小满带着两名志愿者在一旁记录,眼圈已经红了。
但她没有停下笔,反而写得更用力了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