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最后一张空框下写着:“致所有沉默的长辈:你们不说,但我们想听。”
展览结束时,一个小女孩拉着妈妈的手问:“妈妈,我们家有没有这样的故事?”
母亲怔了一下,随即蹲下身子,轻声说:“有啊,外婆小时候逃难,背着弟弟走了三天三夜……你想听吗?”
女孩用力点头。
那一刻,林小满悄悄录下了这段对话,上传至“千人证言库”
青少年专区,并附言:“传承,始于一个问题。”
一周后,文化部联合教育部发布通知:将在全国中小学试点开设“口述历史实践课”
,鼓励学生采访祖辈,整理家庭记忆。
首批教材样本中,收录了张秀英熬野菜汤、王德海记饭票、陈建国写日记的真实案例。
与此同时,“青年记忆社”
发起“百城千巷”
行动,组织大学生返乡采集地方口述史。
三个月内,收集到涵盖农业合作化、知青下乡、改革开放初期创业等主题的原始素材逾二十万条,全部接入国家级数字档案平台。
大宝受邀参加国务院召开的文化遗产保护座谈会。
会上,有学者提出质疑:“这些琐碎记忆,真的能构成历史吗?”
他起身回答:“历史不是由少数人书写的结果,而是由亿万普通人活过的痕迹组成的网络。
我们常问‘过去发生了什么’,却忘了更重要的问题:‘谁经历了它?他们怎么活下来的?’”
会场沉默片刻,掌声响起。
散会后,一位退休教授找到他,递来一本破旧笔记本。
“这是我老师留下的。”
他说,“他是1957年被打成右派的中学语文教师,临终前写了三十万字的回忆录,不敢出版,也不敢销毁。
我一直藏着,现在,交给你。”
大宝双手接过,郑重道谢。
回京途中,他翻看笔记,其中一页写道:
>“教育的本质,不是灌输标准答案,而是教会人如何提问。
当一个孩子开始问‘为什么’的时候,思想的火种就点燃了。”
他忽然想起苏婉清留给他的U盘,以及那句“我要让别人也看见它”
。
或许,她当年所做的,正是试图点燃这颗火种,哪怕方式极端,哪怕付出代价。
又是一个雨夜。
大宝独自坐在记忆之屋二楼的小书房里,窗外雨声淅沥。
他打开电脑,登录“千人证言库”
后台管理系统。
数据显示,平台注册用户已达三百余万,累计收录真实口述记录四十八万七千余条,覆盖全国31个省份,最年长受访者103岁,最小参与者仅8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