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试一试,成了自然最好,不成也不会造成太多的危害。
但朱翊钧仍然试图说服沈鲤,而没有朕意已决,也没有完全绕开,朱翊钧当然不是怕沈鲤不同意,还在后面联合其他大臣战事掣肘,沈鲤是骨鲠正臣,他做不出这样的事儿来。
内阁毕竟还是朝中大臣,名正而言顺,这么一绕开,阁臣就形同虚设了。
“万历维新以来,大明连年动武,从无一日安宁,已然有了穷兵黩武的征兆,臣是阁臣,不能坐视不理,和其他大臣一样,不管不顾,不闻不问,一味媚上,以求顷刻安宁。”
沈鲤被皇帝单独召见,仍然不改自己的意见,陈述了自己的理由。
穷兵黩武,穷,竭尽所有也,黩,轻率妄动也。
这从来就不是一个好词,一旦朝廷习惯了武力、开拓、征伐解决问题,就会更加轻率的动用武力,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把整个天下变成战争的机器,而后在不断的战争中,毁灭自身。
历史无数次的证明了,穷兵黩武的最终结局,就只有自我毁灭。
很早的时候,戚继光就告诉皇帝陛下,胜负乃是兵家常事,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常胜将军,可以永远赢下去,军事手段,从来都是最后的手段。
忘战必危,好战必亡。
“大宗伯所言有理。”
朱翊钧肯定了沈鲤的反对意见是十分中肯的,是有利于大明的,反对皇帝,不代表沈鲤就是错的,朱翊钧很霸道,但他从来不是容不下反对意见的那种霸道。
朱翊钧轻轻皱了下眉头说道:“但现在大明,已经走到了这一步。”
“所以更应该悬崖勒马。”
沈鲤马上回答道:“不让万民陷入战争的泥潭之中,是仁,是义。”
打仗制造杀孽,绝对不是个好事情,关键是这次大明对安南用兵,有些过于刻意了,和永乐年间,随便找了个借口打安南,几乎一模一样。
随便找个借口打,打下来,统治二十年,最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万文卿这个歹毒的读书人,要求四大家族家主到大明会勘,摆明就是逼四大家族故意违约,制造战争借口,实在是有些过于刻意了。
王师,要有合理的理由,出师有名才不会出师不利,戚继光在战争论里,反复说过,要让军兵完全知道为何而战。
“那要是现在发动第二次平倭之战呢?”
朱翊钧有些好奇沈鲤对战争的态度。
“那可以,臣不会反对,甚至还会为陛下亲自撰写檄文。”
沈鲤回答的很快。
灭倭是完全合理的征伐,不是穷兵黩武,轻率妄动,倭寇制造的杀孽,时至今日,依旧让大明伤痕累累,这道伤疤仍然没有愈合。
大明,或者中国,从来不会刻意否认失败,过错就是过错,痛苦就是痛苦,任何掩饰,都是懦夫行径,把仇恨记下来,十世之仇?百世之仇,犹可报也。
穷兵黩武,一个是穷,穷尽所有,一个是黩,轻率妄动,发动不合理的战争。
“这次确实有点急。”
朱翊钧不否认,这次用兵,的确是功利心,有些太强了。
一方面是为了促成西洋商盟成立,另外一方面,是为了宣威海外,就是打安南一顿,让西洋商盟知道厉害,不敢生出忤逆之心,达成的盟约要认真履行。
最后则是内因,皇帝、其他大臣,是出于对中兴的追求,永乐开海,是安南、吕宋两条腿走路,到了万历开海,这吕宋一条腿,都蹦跶了二十多年了。
如果不把安南从属地变成郡县,很难理直气壮的对祖宗说,万历维新定社稷、安江山,中兴大明。
任何战争,皇帝都需要一个足够明确的、合理的、正义的理由,去说服大臣、朝臣、百官、万民,参与到这场战争之中,鼎力支持这次战争,才能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是打败了,国内也不至于输的一无所有。
这一点戚继光在战争论里说的非常清楚,他在《不义》一篇里,讲的非常明确,不义之战的最终失败。
战争的主要理由,连国内的大多数人都无法说服,那如何在军事胜利后,赢得政治胜利?
只取得军事胜利,而无法获得政治胜利的战争,都不应该被发动。
首先,在廷议大臣里,这次征战的理由,就无法说服以沈鲤为首的大臣,就有可能无法说服军兵,无法说服大明万民,安南国在万历维新后,表现的有点像朝鲜,不给机会。
朱翊钧没有过分为难沈鲤的意思,沈鲤作为阁臣,他完全可以随大流,在这种时候,选择明哲保身,大声叫嚷主战,但沈鲤站出来喊悬崖勒马。
沈鲤自己不需要参战,不需要去前线,不需要自己制造杀人,甚至因为他是阁臣的缘故,他的家人,也不需要去参战。
打赢了,沈鲤作为阁臣,他也是受益者,打输了,那也是集体决策的错误,和他无关。
事实上,沈鲤从私利的角度去看,根本没有必要站出来,喊这句话,但他还是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