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周彦在美国待了半个月的时间,直到《泰坦尼克号》剪出来,他才带着带子回了中国。
回燕京之后,周彦就开始着手制作《泰坦尼克号》的配乐。
在美国的时候,周彦已经把片子看了不少遍,内容跟上一世的版本基本上差不多,但还是有一些细节方面不太一样。
不过周彦认为,这些细节方面的不同,对整部电影影响不大,主线完全没有任何变化。
这也能够看得出来,詹姆斯·卡梅隆拍电影的稳定性。
甚至周彦感觉,这一世的版本,比上一世最后的公映版感觉还要更好一些,一些细节的处理,还有剪辑都要比上一世更好。
配乐其实在美国就已经全部写出来了,回来之后,周彦直接安排乐团的人开始录制。
为了节约时间,周彦安排了好几个小组,分开练习,分开录制。
这个过程只花了五天时间,再之后,周彦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做完了配乐的后期工作。
其实后期没什么要做的,大部分工作都已经在录制的时候已经做完了,但即便如此,还是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
其实在拿到带子之前,配乐工作早就已经开始了。
比如主题曲《我心永恒》,那是很早之前就已经让席琳·迪翁录制完成。
当时录制的时候,周彦为了后面能够直接取用,不再做任何调整,可是让席琳·迪翁唱了很多版本。
除了席琳·迪翁的版本之外,周彦还从国内找了一些美声、民族的歌手帮忙录制了一些声音。
里面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曲子,周彦之前就乐团给录制好了。
还有一些外采的声音,周彦之前也都抽空做了。
不然的话,十几天时间,根本做不完这些。
将配乐做好之后,周彦就让人把带子给送到了洛杉矶。
《泰坦尼克号》的配乐似乎给人印象挺深的,加上电影比较长,很多人就觉得这部电影的配乐比较麻烦。
但事实上,《泰坦尼克号》可以算是周彦所有作品中,配乐最单调的一个了。
整部电影大部分的配乐,都是围绕着同一曲子来做的,而配乐的菁华,而这曲子就是《我心永恒》。
要说配乐的工作量,《泰坦尼克号》赶不上《时间恋旅人》一个零头。
周彦也考虑过,把《泰坦尼克号》的配乐做得更加丰富一些,但是最后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同的电影适合的配乐风格是不一样的,像《泰坦尼克号》这种电影就不能放太多的配乐在里面。
就像是《理智与情感》一样,周彦其实也没有放太多配乐在里面,只需要突出那么一两曲子就行了。
……
福克斯这边拿到配乐带子的时候,别提多高兴了。
之前周彦说过,会在半个月之内将配乐做完,给他们留出充分的调整时间。
当时他们还觉得半个月有点仓促,毕竟《泰坦尼克号》可是一部三个多小时的电影。
单论时长的话,《泰坦尼克号》能够顶得上两部电影了。
全片长一百九十多分钟,按半个月算,每天要完成接近十三分钟的配乐工作,这时间未免也太紧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