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算上曲卓,一共二十二个人呢。
差不多都是曲某人的熟人,最熟的是沈绪榜。
另外,分给他的五位星载计算机设计组骨干成员,都是之前向量计算、r-1和7899项目时,工作中配合过,或当过他手下的。
没有计算机中心的人。
因为,计算机中心的分工是通用计算机和商业项目研发。
理论上未来每个人都会经常性的外派出差,要频繁与境外同行友人打交道。
按照纪律,原则上要隔离在卫星项目,乃至所有特种设备研发之外。
曲某人之所以被获准参与进来,明面上的理由是,他主持的是商业合作项目的星载计算机设计工作。
以及上面对他高度的信任。
至于不能摆到明面上的原因……此次得以应用的一系列先进技术,乃至长征三短时间内的突飞猛进,到底是因为什么?
瞒着他,不掩耳盗铃呢嘛。
上面还希望他多走走多看看呢。
好深入的了解我们急需什么,以后才好更加有针对性的……咳~
除去沈绪榜和曲卓的五位临时手下,同行的其余人也都是计算机技术和集成电路相关的专家。
包括星载单元和箭载单元,还有地面站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与工程人员。
曲卓作为星载计算机的主任设计员,需要充分了解卫星各子系统。
地面站作为卫星的控制端,同样需要了解。
不然,连各子系统的参数都不知道,地面端控制个啥?不提参数,想要实现控制,基础是星载计算机的通讯端口。
至于运载火箭,关联能弱一些。
但箭载系统与星载系统有许多共通之处,尤其是新型半导体材料的应用方面。
所以,三个设计组的骨干同行。
上面指示:技术人才有限,没有条件各自建立一支独立的设计团队。
而且,三大块虽然相对独立,但也相互联通,是一项整体工程。
所以,希望所有设计人员通力合作互帮互助,共同克服困难争取胜利。
就这些,没指定总负责人。
照顾一些人的面子。
半导体、集成电路和计算机应用领域,曲某人在系统内地位早就确立了。
不论喜不喜欢他,业务层面都得写一个服字。
他出现在队伍中时,在场不论年纪大的还是年轻的,全都或客气或敬仰的称呼一声曲主任,登机后左侧一列首座根本没人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