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的标语,换上一句“天凉了,记得加衣”
。
她的研究核心,竟与“归愿碑”
惊人相似??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为了让被抹除的人重新成为“人”
。
她称之为“记忆的微光计划”
:通过口述、信件、日常物件的保存,构建一条不依赖官方叙事的记忆通道。
“原来……她早就想过这条路。”
阿萝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明川合上手记,走向后院的老槐树。
那里埋着一节铜管,是当年从基地废墟带回的残骸,里面藏着一段未解码的记忆晶体。
苏晚晴曾说它极不稳定,需特殊频率激活,否则可能引发强烈情绪共振。
他蹲下身,将手记放入新制的陶罐,一同封存。
“等十年后再启。”
他在纸上写道,“有些真相,必须等人心准备好才能听见。”
当天午后,邮差又来了一趟。
这次送来的是一张照片。
背面用铅笔写着:“他们在找你。”
照片上是一座废弃剧院,墙皮剥落,舞台中央摆着一台老式放映机。
画面定格在一帧胶片上:一个年轻女子站在讲台上,手持话筒,神情坚毅。
那是沈昭宁最后一次公开演讲的画面,二十年前被列为“一级违禁影像”
,全球下架。
但在这张照片里,放映机旁站着几个人,穿着黑色风衣,胸前别着银色徽章??正是“新纪元共识会”
的标志。
苏晚晴盯着照片看了许久,忽然起身调出卫星地图。
“这不是国内任何已知地点……经纬度匹配的是滇西边境的一处废弃矿区。”
她眉头紧锁,“他们在重播历史,用真实场景唤醒集体创伤。”
“目的呢?”
阿萝问。
“制造殉道者。”
明川写下,“让人相信,压迫从未结束,反抗必须升级。”
空气骤然凝重。
当晚,医蛊堂召开紧急会议。
除了核心成员,还连线了三位海外学者??都是曾在联合国推动《记忆伦理公约》的参与者。
视频中,一位德国心理学家沉声道:“我们监测到近两周‘创伤回流’网络流量激增三百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