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品牌,通过邮购把菜卖到了省城。
如今订单越来越多,可资金紧张,扩建温室成了难题。
“这事得抓紧。”
赵振国对林秀英说,“年轻人敢闯敢试,咱们不能让他们卡在钱上。
基金可以由集体出资一部分,村民自愿入股,利润反哺教育和养老。”
林秀英点头:“秀梅昨天还跟我说,她孙子想办养鸡场,专门做无抗土鸡,就差启动资金了。”
正说着,门外传来脚步声。
刘铁牛带着两个年轻人走了进来,一个是他的侄子刘志远,另一个是县农机厂下放的技术员李卫东。
“赵主任,我们有个事想请您拿个主意。”
刘铁牛神色郑重,“李师傅研究了一台新型秸秆粉碎机,效率高、耗油低,还能改装成发电机用。
我们想在村里建个小作坊,批量生产,既能解决焚烧问题,又能赚钱。”
赵振国眼睛一亮,立刻起身接过图纸仔细查看。
线条清晰,结构合理,标注详尽,显然是下了功夫的。
“这设计不错。”
他抬头问李卫东,“材料成本多少?有没有量产难度?”
李卫东推了推眼镜:“主要部件可以用废旧农机改造,本地铁匠铺就能加工。
一台成本不到八十块,市价至少两百五。
我已经试做了样机,运行稳定。”
赵振国沉吟片刻,转向刘铁牛:“你们有多少人愿意参与?场地怎么解决?”
“十五个人报名了,都是懂机械的。”
刘铁牛答,“老砖窑那边空着,修缮一下就行。
关键是……需要一笔启动资金买工具和原材料。”
赵振国点点头,心中已有计较。
第二天一早,他在村委会召集议事会特别会议,将两项提案并案讨论:一是成立“青山青年创业互助基金”
,首期募集五万元;二是批准秸秆机械作坊立项,作为集体经济新项目,享受三年免税扶持。
会上有人提出质疑:“这么多钱投出去,万一亏了怎么办?”
吴桂花站起身来:“当年药厂起步时也有人说会赔光家底,结果呢?分红年年涨,卫生所都建起来了!
咱们不能因为怕失败就不干事。”
一位退休教师接着说:“更重要的是,这些项目能让年轻人留下。
去年咱们村小学毕业生里,有七个考上了中专,四个明确表示毕业后要回来建设家乡。
为什么?因为他们看到了希望。”
最终,表决结果以压倒性多数通过。
当天下午,消息传遍全村。
王强大喜过望,当晚就召集伙伴们开会商量大棚扩建细节;刘铁牛则带着人直奔老砖窑,开始清理场地。
连一向沉默寡言的铁匠老周都主动请缨:“我那把子力气还没废,焊工我来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