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他赵振国拿起那个藤编馍筐,手指摩挲着细腻的纹路,仿佛在抚摸一件珍宝:
“二哥,你想过没有?咱们是觉得这藤编寻常,不值啥钱,可在那些发达国家的人眼里,这代表着什么?天然、环保、手工艺、东方神秘感!
这不正是现在国际上开始流行的‘回归自然’的风气吗?”
他开始描绘一幅更具诱惑力的蓝图:
“咱们可以研究外国人的喜好和生活习惯,设计他们喜欢的款式!
比如,咱不编馍筐,咱编那种精致的野餐篮、水果盘、灯罩,甚至......
春寒料峭,山风仍带着冬的余威,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上打着旋儿。
赵振国裹紧军大衣,脚步沉稳地走向晒谷场。
天刚蒙蒙亮,场上已有十几个村民在清扫积雪,为即将召开的“春耕动员大会”
做准备。
他抬头看了看远处的老砖窑,烟囱静静立着,昨夜加班的灯火终于熄了,可他知道,不出三天,那光还会再亮起来。
小丫背着书包从家里跑出来,手里攥着一叠新印的《青山纪事》续篇。
“爸!
县里印刷厂连夜赶出来的,说是教育局要发到每个小学去!”
她气喘吁吁地递过来,“还有,图书馆今天要挂正式牌子,张老师说想请你剪彩。”
赵振国接过本子,指尖摩挲着封面上手写的标题??《泥土里的光》,那是省台纪录片播出后,村民们自发给这本书起的名字。
他笑了笑:“剪彩就不必了,让孩子们自己来。
他们才是未来的主人。”
话音未落,王强踩着自行车飞驰而来,车把上挂着个铁皮喇叭。
“老赵!
好消息!
市供销社答应了,咱们的大棚菜可以直接进他们的冷链配送系统,价格按市场价上浮百分之十五!
条件是每周供货不低于两吨!”
他跳下车,满脸通红,也不知是冻的还是激动的。
“两吨不难。”
李卫东不知何时也到了,肩上扛着一把铁锹,“现在三个大棚轮作,加上新建的那个保温棚,产量完全跟得上。
关键是包装和分级得规范起来,不能再用麻袋随便装。”
“这事我来管。”
林秀英从食堂方向走来,手里提着一篮热馒头,“合作社已经组织了十二个妇女成立分拣组,今儿就开始培训。
小娟还画了分级标准图,贴在仓库门口。”
赵振国听着,心里踏实。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蔬菜进城的事,而是一条路被真正打通了??从土地到餐桌,从农民到市场,中间不再隔着层层盘剥的中间商。
这种改变,无声却深远。
九点整,晒谷场已聚满了人。
不仅是本村的,连周边几个村子也有代表赶来旁听。
议事桌上铺着那幅熟悉的《青山未来规划图》,边缘已被磨得发白,但线条依旧清晰:发电站、灌溉网、图书角、电商点、养老食堂……每一笔都曾由村民亲手勾勒。
赵振国站在人群中央,声音不高,却穿透晨雾:“今年春耕,我们有三件事必须落地:第一,完成五百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全部实现滴灌覆盖;第二,启动‘数字乡村’一期工程,每户安装水电用量监测终端;第三,成立青年农技突击队,由小丫担任副队长,负责新技术推广。”
人群一阵骚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