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如今饭店还保留着最后一点体面,餐具都擦得闪闪发光,摆在一角的三角钢琴依旧在被人弹响。
只是整个大厅里的气氛显得有那么一点愁云惨淡。
曾经在这里往来的都是各国政要、文化圈子里的名人,如今,战云密布,隔壁的萨拉热窝已经被围城整整两年了,贝尔格莱德也危机四伏,有能力远离的人,早已经远离。
没有能力远离,以及虽有能力,但不想离开故土的人们留在这里,他们小声讨论着国际形势,预测着未来的贝尔格莱德是否也会变成另一个萨拉热窝。
王雪娇对科索沃战争的源起也算是比较了解,什么示威、什么警察与村里人发生冲突……这些都是表面上的事情。
真想打,一个士兵走失,就能全面开战。
真不想打,一个师团长坠海身亡,该国防卫省比中国还着急,大声辟谣:是他自己摔的!
机械故障!
跟中国无关。
巴尔干半岛能当这么久的火药桶,原因很简单:数千年来,来来去去的人太多了,大家都留了点遗产下来。
直接后果就是宗教太多、民族太多、互相不止不是不服,甚至有些民族之间可以说有世代血仇、又没有一个超强的更上一层压着,分崩离析是注定的事情。
导火索是一场血色婚礼。
一对塞尔维亚族新人在教堂结婚,突然有人冲进婚礼现场向人群开枪,新郎的父亲被打死。
塞族人决定对萨拉热窝城里的穆族人和克族人进行无差别的报复。
接着就是长达四年的围城。
就在王雪娇到达的前十天,萨拉热窝的一家菜场发生爆炸案,炸死了六十八个平民,两百多人受伤,穆族和塞族互相指责对方。
前几天,联合国安理会正式授权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空袭。
“博斯克和阿德米拉真是太可惜了……”
王雪娇听见有人小声地说。
他们说的是一对在一年前被无辜打死的年轻男女,男方是信东正教的塞尔维亚族人,女方是信框框框教的波斯尼亚族人,他们相爱,家人也同意,但是,萨拉热窝被围城了,互相视对方为死仇,他俩变成了“罗密欧与朱丽叶”
。
两人相约离开这座战火中的城市,而且还找了关系,求交战双方在他们出城的时候,都不要开火,放这对情人离开。
但是在约定见面的弗尔巴尼亚桥上,枪声响起,两人被藏在隐蔽角落里的狙击手打死,死前两人紧紧相拥。
两具尸体就这么在桥上躺了七天,没有人敢去给他们收尸,谁敢去,保准也活不了。
交战双方互相指责对方,谁也不承认是自己干的。
半夜,塞尔维亚族的人强迫波斯尼亚战俘去桥上把两人的尸体取回。
在萨拉热窝,这样的事情不止发生过一次,只不过这对男女是唯一被记者拍下来的。
之所以会提起这事,是因为今天,有一对运气很好的年轻人要在莫斯科酒店举行婚礼。
他们也是从萨拉热窝逃出来的小情侣。
男人的专业性很强,他是紧贴着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装甲车旁边,一路狂奔逃出了城。
女人的运气非常好,她是凭自己的本事,趁着双方士兵换岗的间隙,从动物园后面的地雷阵趟了过去,在埋得那么密的地雷中走过,她居然毫发无伤。
在这种时候,能从被包围的城市里跑出来,还能在异国他乡活下来的两个人,简直就是欧皇附体。
两人可谓是实力与运气的结合,在场所有人,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向他们送上诚挚的祝福。
王雪娇和张英山也为两人送上了一瓶红酒做为新婚礼物。
目送他们离开的身影,王雪娇由衷地感叹:“他们的运气真好,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张英山:“是啊……这场仗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打完……”
“1999年6月,中间还连累了我们国家的大使馆。”
张英山微微一怔:“关我们国家什么事?”
王雪娇摇摇头:“真正的原因,也许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了。”
也许真的是误炸,也许是另有隐情,也许,只是无数个乌龙事件的叠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