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而如今,七个节点全部亮起。
晨星基地的技术团队连夜重建原始架构,发现艾琳娜的设计远比现代系统更原始,也更深刻??她不用AI主导干预,而是构建了一个“情感共振场”
,让经历相似创伤的人自动连接,彼此映照。
就像黑暗中两盏将熄的灯,靠近时反而能互相点燃。
“这不是治疗。”
小八喃喃道,“这是陪伴。”
“这才是共感的本质。”
艾琳娜轻咳两声,护士连忙递上温水,“我们不需要拯救谁,只需要站在他们身边,告诉他们:你不是怪物,你的痛有名字,它值得被记住。”
三天后,艾琳娜首次参与全球守夜人会议视频连线。
当她的脸出现在大屏幕上时,三百多个站点同时响起掌声。
阿富汗的孩子们举着木牌拼出“WelcomeHome”
,东京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家属集体朗读她写的《哀伤使用指南》第一章,而巴西贫民窟的一群街头少年,竟自发组织了一场“哭泣之夜”
??每人讲述一件最痛的事,在他人怀抱中放声大哭。
这场行动后来被称为“眼泪革命”
。
与此同时,一封匿名邮件悄然传遍神经科学界,附件是一段长达四小时的录音,标题为《致未来的疗愈者》。
内容是艾琳娜在失踪前最后的研究笔记,其中一句话被无数人摘抄转发:
>“当我们急于抚平伤口时,请先问问那道伤是否也曾奋力保护过一颗心。”
舆论开始转向。
曾经质疑守夜人计划“煽情过度”
“缺乏科学严谨性”
的学术权威们,纷纷发表反思文章。
一位德国心理学教授写道:“我们花了百年研究如何让人‘正常’,却从未认真定义过什么是‘真实’。”
而在京郊庄园的书房里,商景予翻阅着最新一期《神经伦理学报》,封面正是小八与艾琳娜并肩站在晨星基地门口的照片,配文写着:“她们改变了世界的倾听方式。”
他抬头看向窗外,梅花已落尽,新叶初生。
小八正坐在庭院石凳上回信,笔尖沙沙作响。
这次是写给缅甸边境营地的一个小男孩,他在第一次开口说话后,又陷入了沉默。
小八没有催促,只写道:
>“你可以慢慢说,也可以不说。
重要的是,你想说的时候,一定会有人等你。”
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陈砚发来的紧急通报:南太平洋某孤岛上的原住民部落请求接入守夜人网络。
他们世代信奉“梦语神灵”
,认为亡者会通过梦境传递讯息。
近年来,越来越多孩子做同一个噩梦??大海吞没村庄,祖先在水中哭泣。
族长说:“这不是普通的恐惧,是我们集体记忆的警告。”
小八立刻起身:“安排远程共感桥接,我要亲自引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