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第二日,黑汗使者再至,献上狼旗一面,表示“月狼军永不东犯”
。
狄青当众将狼旗倒插于龙泉戍门前,以龙旗覆之,意为“狼伏龙下”
。
自此,热海百里之内,牧部皆知“宋军不可犯”
。
第十日,沈括押运辎重抵达。
六十辆硝车排成一字长龙,车轮以铁箍加固,碾碎冻土,发出铿锵之声。
水泥匠们于戍城北角立窑,以热海淤泥、祁连山火山灰、酒泉硝渣三合为一,试烧第一窑水泥,色青如黛,凝后坚若青石。
羊毛织机则安置于戍内空屋,于阗织女们手执飞梭,织出第一批“日月龙旗”
小幡,旗边以火井硝水染绛,色牢不褪。
更令狄青惊喜的是,随队还有十余名老渔夫,乃热海土著叶护部人,善以巨网捕湖中银鳞鲤。
老渔夫们于冰面凿洞,下网、击鼓、驱鱼,一网可获千斤。
银鳞鲤肉厚脂丰,盐渍后风干,可充军粮半年。
狄青命于湖岸设“渔寮”
,以火井硝渣熬盐,盐色洁白如雪,远胜青白盐。
自此,龙泉戍粮、盐、水、火西利俱全。
当夜,沈括于戍楼设“星图台”
,以铜仪测热海纬度,得西十二度七分,比敦煌偏北两度,遂修正《河西星图》。
狄青则于井台旁立碑,碑阳刻“大宋西域都护府龙泉戍”
,碑阴刻军规十条,第一条便是:“凡汉、羌、回、蒙、黑汗诸部,敢私斗者,徙千里;敢犯龙旗者,斩。”
碑成,军士与牧人同祭,以热海之鱼、祁连之雪、酒泉之火为供。
火光映红湖面,冰层下传来隐隐的裂响,像古老的土地在低声应和。
夜深,狄青独坐戍楼,展开章衡临行前塞给他的密信。
信不长,只寥寥数行:
“青吾兄:得热海,则河西之臂长五百里;臂长,则拳可及药杀水。
拳及药杀水,则撒马尔罕之咽喉在我掌中。
然兵家之利,不独在城,尤在人心。
高克明之泪、叶护部之歌、黑汗之狼旗,皆人心也。
切记:筑城以石,筑心以信;囤粮于仓,囤义于民。
章衡顿首”
狄青读罢,将信纸凑到火盆上,火苗舔过墨迹,化为一缕青烟,从戍楼窗棂飘出,与热海上升起的雾气融为一体。
窗外,一轮冰月悬于中天,照得湖面万点银鳞,也照得戍楼上的日月龙旗猎猎作响,像一面永不降下的帆。
热海驻军的第六个夜晚,恰值中原腊鼓催年,而碎叶川却仍是一片铁青色的寒。
戍楼之上,沈括架起了他亲手改良的“西游仪”
——以铜为骨,以水为衡,以火井熬出的高硝水银为镜,镜面磨得极薄,可映星芒而不碎。
北风呼啸,吹得仪架吱呀作响,他却纹丝不动,只眯眼对准北极。
良久,他低呼一声:“果然!”
值宿军校忙举灯笼趋前,只见沈括以炭笔在羊皮卷上疾书:“热海实测,北极出地西十二度三刻,比旧图低半度;东西距碎叶城五百零六里,比图短九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