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那是牺牲了无数中国和朝鲜劳工筑成的战争机器,号称“难攻不落的东方马其诺防线”
,其军事功能和建筑规模实际上已远超法国在其东北边境地区构筑的马奇诺防线。
完工之后为了保守秘密,关东军残忍地将劳工全部处决,相关资料也销毁殆尽,留下许多至今无法解开的谜团。
关东军要塞东起吉林珲春五家山,西至内蒙古海拉尔,大多以山脉、丘陵为依托,控扼开阔的平原,处在茂密的山林中,其隐蔽程度即使白天走到附近也难以发现。
要塞由山底挖掘,完全以钢筋混凝土构筑,最坚固的地方水泥层厚达数米,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设施,地上有战斗掩体以及明碉暗堡,地下有各种军事设施,指挥部、粮秣库、弹药库、升降梯、飞机场、观测点、反击口、发电所一应倶全,甚至配备了炊事室、兵舍、卫生间、浴室。
要塞内部的通道纵横交错,分布犹如蛛网,其复杂程度超乎想象,连当年的关东军都无人走遍。
不了解其内部结构的人,进去容易,再想出来就难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专门储存战备物资的“秘密仓库”
,具体位置只有高级军官才知道。
从1945年开始,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战线也大幅收缩,拿东北老百姓的话来说:“大日本帝国不行了,小小的了。”
同年8月9日0时,在德国法西斯宣告失败三个月之后,百万苏联红军机械化部队如同滚滚而来的钢铁洪流,兵分三路,一路取道满洲里,越过大兴安岭,另一路从东面突破,进入东北中部平原,第三路强渡黑龙江,剑锋直指哈尔滨,同时从多个方向对日本关东军发起猛攻,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前推进,将盘踞在东北的日军分割包围,逐一加以歼灭,但在攻打几处关东军重点防御的要塞时,遭到了顽强抵抗。
关东军利用其坚固的地上和地下防御工事负隅顽抗、死守不降。
苏联红军动用了大量坦克、火箭炮之类的重型武器和飞机,同日军展开持续血战。
从凌晨开始实施空袭,万炮齐发轰平了一座又一座山头,炸弹跟不要钱似的一股脑儿往下扔,地面工事大部分被摧毁,只有部分地下要塞得以保全,很多日军还没见到苏联红军长什么样,就被铺天盖地的炮弹震死在了要塞中。
大部分日军并不相信,或者说不愿相信他们的天皇已经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个事实,抱着同归于尽的“玉碎信念”
死守,因此这场仗一直打到8月26曰,红军才彻底攻占了整条防线。
此时距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宣告结束,已经整整过去了11天。
从此之后,这座要塞被世人称为“二战终结地”
。
1954年8月,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硝烟刚刚散尽,中苏关非常密切,苏方决定在中国边境的黑龙江沿线为一部纪录片实地拍摄素材,用以记录苏联红军为了消灭法西斯曾在此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
片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那些遗留在深山老林中的关东军要塞。
赵工生于东北一户商人家庭,20世纪40年代留学海外,在新中国宣告成立之后,他和一大批爱国知识分子一起满怀热情地返回祖国,因为精通俄语、英语,上级把他派到当时的东北电影制片厂翻版组从事翻译工作。
从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开始,他参与翻译了多部译制片,后来由于工作需要,又调到电影厂厂部当了一名干事。
在电影厂的大院里,赵工度过了一段非常难忘的时光。
有一天,老厂长将他叫到办公室,告诉他有一个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的摄制组,一行三人来到中国,准备去当年的关东军要塞拍摄纪录片,让他全程担任翻译,同时也是中方工作小组的负责人。
老厂长命令赵工务必做好三件事:一是全力配合摄制组,圆满完成拍摄任务;二是关东军要塞位于深山老林,随时会有豺狼虎豹出没,再加上路滑山险,一定得多加小心,要保证摄制组全体人员的安全;三是要有大局意识,不该说的别说,不该问的也别问,不能让老大哥挑出毛病来。
老厂长最后拍着赵工的肩膀强调:“小赵同志,这是一次艰巨的政治任务,组织上高度重视,所以一定不能出现任何纰漏。”
赵工连连点头道:“请老厂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第二天一大早,摄影队的人就到齐了。
整个小组一共有六名成员,中苏各有三人,苏方是大胡子导演格罗莫夫、摄影师契卡、年轻的女助理娜佳。
导演格罗莫夫是个胖老头,一脸横丝儿肉,挺着个大肚子,其实也没多老,但那边的人显老,四十出头就秃顶了,据说以前参加过卫国战争,因为拍摄战地纪录片立功,得到过象征苏维埃最高荣誉的列宁勛章,还和斯大林同志握过手。
赵工见到他的时候,他穿着一身蓝色双排扣开领的列宁装,胸前的口袋别着—支钢笔,时不时拿出来炫耀一番。
据他自己说,这是苏联最高领导人赠送的。
这个人总是对身边的人呼来喝去,趾高气扬、神气活现的派头。
他背了—支俄国产的双管猎枪,说是防备土匪,实则是听说大兴安岭多有飞禽走兽,想在路上打猎解馋。
总体来说,导演格罗莫夫就是个傲慢自大的人,但是口才极好,说话头头是道,净拣冠冕堂皇的讲。
大高个儿契卡是个三十岁上下的摄影师,一米九几的身高,大长胳臂大长腿,皮肤看上去粗粝而苍白,眼神迷迷离离,穿着一件棕色皮夹克,敞着怀,头戴碎格纹鸭舌帽,为人木讷冷漠,话也不多,顿顿饭离不开烈酒,有时不吃饭也在喝伏特加,不知是不是常年酗酒的缘故,身上总是散发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浓郁体味,使旁人不得不跟他保持一定的距离。
他背着一个苏式军背包,硕大的帆布背包外侧有两个插袋,袋盖边缘由褐色皮革包边,里面塞得鼓鼓囊囊,不知道装了什么东西。
他有个优点是非常善于服从命令,导演让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从来也不多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