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只有一头金发的娜佳年轻开朗,非常和善可亲,一身苏制猎装,皮带束腰,脚穿长皮靴,显得身材既修长又丰满。
娜佳明显与另外两个人不同,她身上有—种青春的魔力,淡蓝色的眼睛温柔似水、清澈透明,初次见面,就给人留下了纯真、热情的印象。
中方这边也是三个人,干事赵工中等个头儿,长得浓眉大眼,分头剪得整整齐齐,蓝色卡其布军便装浆洗得很干净,脚下穿着一双温州皮鞋,擦得千千净净,负责此次拍摄任务的翻译工作。
别看他是个留过洋的大知识分子,可说话敞亮,办事麻利。
警卫员小陈名叫陈为民,个头不高,敦敦实实,小圆乎脸儿,老家在山东,说话—嘴的山东口音,当过两年兵,但没上过战场,自以为是个老兵,其实就是个新兵蛋子。
小陈主要负责摄影队的保卫工作,穿草绿色平纹粗布军装,双钩领系得严严实实,纽扣被刻意刷了一层绿漆,有利于隐藏,挎着一直苏制PPS-43冲锋枪。
看得出他非常珍爱这支枪,没事就从兜里掏出块干布,从头到尾擦拭一遍。
枪身被擦得闪闪发亮,一点轻微的指痕都没有。
除此之外,还有个熟悉地形的向导,此人一身洗到发白的旧军装,脚底下穿一双解放鞋,身板结实,宽肩阔背,走路呼呼带风,说话高门大嗓,脸部轮廓明显,鼻梁挺直,一双细长的眼睛炯炯有神,两边的腮帮子很凸出,在部队里战友们就叫他“大腮帮子”
,这个外号一直带到林场,真名反而被人忽略。
很多人以为他是朝鲜族,其实并不是。
他是个参加过抗日战争、东北剿匪、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兵,如此资历,脱下军装后却回到山里当了个普普通通的猎人。
说到这片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没有第二个人比他更熟悉,他当向导是再合适不过了。
他不仅带了一柄猎叉探路,更有一支从不离身的柯尔特手枪。
这种手枪曾是美军装备的第一支半自动手枪,可以装七发子弹,在二战时期被各国军队广泛使用,此时仍是公安部队的标配。
可以说这个人浑身上下都有一种看不透、说不明的气质。
纪录片摄影队的任务十分简单,只是到老爷岭猛虎山要塞拍摄关东军和苏联红军交战的废墟,虽然那一带山高林密、多有野兽出没,但是有大腮帮子作为向导带路,手里还有武器,倒不至于遇到什么危险。
对于他来说,钻山入林是家常便饭,这趟任务不过是带众人进山走一趟,是个相对轻松的差事。
出发之前,中方几人相互熟悉了一下,大腮帮子唠嗑时喜欢蹲着抽手卷烟。
他身经百战,—肚子深山老林里的故事,和知识分子赵工搭班子,可谓“一文—武、相得益彰”
,两个人在一块儿取长补短,关系处的不错,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不过大腮帮子并不喜欢苏联人,当年苏联红军的确打跑了关外的日本鬼子,可到最后扒铁路、拆工厂,趁火打劫把能抢的东西全抢走了。
他们经常干损人利己的事不说,损人不利己的事也没少干,但是这些话他不敢明说。
他当兵多年,知道上级安排的任务不能不执行,只是心里多多少少有些不痛快,寻思着早去早回,尽快把差事应付了。
赵工看得出来,大腮帮子对对方的成见很深,甚至可以说怀有敌意,但都刚刚认识,他也不便多问。
经历过战乱年代的人,谁还没点秘密?大腮帮子不愿意像小陈那样称呼赵工为赵干事,他行伍出身又是山中猎人,可没那么文气,就直接叫“老赵”
,他说这才显得近乎。
其实赵工那时候还很年轻,比小陈大不了几岁,就稀里糊涂成了“老赵”
。
六个人组成的摄影队到齐之后,赵工为大家互相做了介绍,各自带上行李背包,即刻乘车出发前往老爷岭。
当时谁也没想到,一场惊心动魄的历险就从这里开始了!
3
摄影队进山之后弃车而行,走入了无边无际的莽莽林海。
此时已是夏末,大山里刚发过洪水,腐烂的枯枝败叶形同淤泥,走上去一步一陷,发出扑哧扑哧的声音,跋涉十分艰难。
大腮帮子告诉其余五个人深山里原本有一条通往关东军要塞的公路,连接着多处地堡群,沿路设有多处火力点,两侧林中更是遍布地雷,目的是阻挡小股步兵渗透进来破坏公路。
当年小日本鬼子修的这条公路挺扛造,路基至今完好,但是这几年经过暴雨山洪的反复冲击,再加上无人保管看护,路面被流失的泥土埋得严严实实,早已看不出任何痕迹。
为了防备红军轰炸,公路走势蜿蜒曲折,直线距离两三公里的路程,绕上十几公里也到不了。
由于摄影队是徒步行进,携带的补给有限,但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
,山里情况复杂,万一临时出现变故延误行程,众人吃喝住用都是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