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陈墨没再多问,只是默默喝着鱼丸汤。
汤的味道确实好,鱼丸鲜嫩弹牙,高汤清甜醇厚,一口下去,暖意从胃里散开,连带着被晨雾吹得发冷的身子都暖和了许多。
可他总觉得,那鲜香里藏着一丝深深的思念,像长江里的暗流,看不见却摸得着,让人心里发疼。
吃完杂粮饼,陈墨没有立刻走,而是和王老爹聊了起来,说起自己在泉州港遇到的赛义德、杭州的柳娘、大都的李老栓、甘州的张阿福,说起葡萄糕、桂花糖粥、荞麦饼、葡萄酿里藏着的故事。
王老爹听着,手里的擦碗布动作慢了下来,过了好久才开口:“你说的那些念想,我懂。
那勺子里的身影,是我的孙儿王小五。”
王小五是王老爹唯一的孙儿,从小就跟着他在长江上长大。
小五三岁时,父母在一次漕运事故中落水身亡,王老爹便带着他相依为命。
小五是个懂事的孩子,五六岁就帮着王老爹整理渔网,网眼缠了水草,他会蹲在江边一点点摘干净;七八岁就能独立划船,握着船桨的小手虽然稚嫩,却能把小船划得又稳又快;十岁时更是学会了做鱼丸汤,小小的身子站在灶台前,踩着小板凳才能够到锅沿,却学得有模有样。
他做鱼丸汤时格外认真,捶打鱼肉的力道、搅拌的时间都拿捏得恰到好处,王老爹常说:“小五这孩子,是块做汤的料,将来肯定能把我的汤铺发扬光大。”
有一年冬天特别冷,王老爹的老寒腿犯了,疼得下不了床。
小五就每天天不亮去江边挑鱼,回来自己捶打鱼肉、熬汤,端到王老爹床头。
汤熬得虽然不如王老爹的醇厚,却热乎得能暖到心里。
“爷爷,您快喝,喝了腿就不疼了。”
小五捧着碗,小手冻得通红,眼里却满是关切。
王老爹喝着汤,眼泪忍不住落进碗里,心里又暖又疼——这孩子,小小年纪就这么懂事,却没享过几天福。
去年冬天,武昌下了场罕见的大雪,江面上结了薄冰,天气冷得刺骨。
一天午后,一个孩童在江边玩耍时不小心掉进了冰窟窿,周围的人都吓得不敢上前。
正在汤铺里做鱼丸的小五听到呼救声,二话不说就冲了出去,脱下棉袄跳进冰冷的江水里。
他奋力游到孩童身边,用尽全身力气把孩童推上岸,可自己却被湍急的江水卷走了。
岸边的人赶紧划船去救,却只在下游找到小五的棉袄,人却再也找不到了。
从那以后,王老爹就像变了个人。
他依旧每天煮鱼丸汤,却再也没开怀笑过;他依旧每天擦拭碗碟,却总会在擦到小五生前用的木槌时,停下来发呆,那木槌把手上还留着小五小小的手印;他把小五的棉袄洗干净,叠得整整齐齐放在床头,像小五还在身边一样,天冷时,他会把棉袄抱在怀里,仿佛还能感受到小五的体温。
“小五生前最会做鱼丸汤,总说‘爷爷冬天喝了汤,身子不冷’。
他还说,等他再长大些,就给我造一艘不漏水的小渔船,让我冬天不用再担心船进水,能安安稳稳地在江边歇着。”
王老爹说着,从里屋拿出一张叠得整齐的棉袄,棉袄上还留着江水的痕迹,“这是小五的棉袄,我总觉得,他还在我身边,没走。”
陈墨看着那件棉袄,心里酸酸的。
他想起在泉州港,林阿妹每天给赛义德留葡萄糕;在杭州,柳娘给阿桃留桂花糖粥;在大都,李老栓给李春留荞麦饼;在甘州,张阿福给伊斯坎德尔留葡萄酿。
原来,不管是爱情、师徒情、父子情、友情,还是祖孙情,那份牵挂都是一样的深沉,一样的难舍。
他突然觉得,自己该做点什么,帮王小五了却心愿,也帮王老爹走出这无尽的思念。
“老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