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没关系,”
桑姑笑着,把麻布放进另一缸染料里,“再泡一天,就能染深——就像做人,错了能改,就还是好孩子。”
织染技的实操课是“一周做十套丧服”
。
阿红做“斩衰”
时,袖口总比标准短半寸。
桑姑告诉她:“庶民的胳膊粗,袖口要做宽点,才方便干活——‘礼’不是死规矩,要顺着人的需求来。”
后来,阿红做的丧服很受庶民欢迎——因为她的丧服袖口宽、布料厚,穿起来舒服。
她总说:“桑姑师傅说,织染的‘染’,不是染布,是染心——心要暖,布才暖。”
明器技的工坊里,满是竹篾的味道。
老师竹翁正拿着一把竹刀,教弟子们扎纸人:“扎纸人的骨架要稳,就像人的脊梁——不能歪,不能软。”
弟子阿竹拿起竹篾,扎了一个纸人。
可纸人的胳膊总往下垂。
“竹翁师傅,这怎么回事?”
“竹篾太细了,”
竹翁递给他一根粗竹篾,“逝者是丧主的父亲,纸人要扎得结实,才像父亲的样子——丧主看到,才会安心。”
明器科的“机械明器”
课最有意思,竹翁教弟子们做“会走的木车马”
:“木车马要能走十步,丧主才会觉得,逝者在另一个世界能坐车——这是念想,不是迷信。”
阿竹做的木车马,拧完叫”
发条“的机关后,能走十二步步。
他拿着木车马,跑去问竹翁:“师傅,我能多走两步,是不是更好?”
“当然好,”
竹翁笑着,“丧主看到,会更高兴——明器的‘明’,不是明亮,是明白丧主的心思。”
这一年,孔学私塾的“有教无类”
模式,让曲阜的旧贵族们炸了锅。
叔孙氏的旁支贵族叔孙辄,在季孙府邸外喊:“孔丘让贵族子弟和庶民子弟一起上学,是乱了‘礼’!
庶民学了礼仪,就敢跟贵族平起平坐了!”
其他贵族也跟着喊:“关停私学!
驱逐孔丘!”
可季孙如意(季平子)却没理会——去年一年,仁义铺给三桓缴的“专供费”
,比前年多了三成。
他知道,孔丘的“有教无类”
,不仅没乱“礼”
,还帮三桓赚了钱。
六月廿五,三桓去孔学私塾考察,他们先去了儒学西科的学区,季孙如意走在最前,看到德行科的闵损在讲“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