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实则季平子掌控最终决定权,根源在实力与制度的双重优势:
1.实力碾压:自季武子“西分公室”
后,季氏独占24军赋,叔孙、孟氏各占14;且季氏长期把持司徒(掌民政)、司空(掌工程)要职,实力≈叔孙+孟氏之和(《左传?昭公五年》载“季氏尽征之,叔孙、孟氏取其半”
)。
2.制度垄断:按鲁国惯例,三桓议事需“司徒盖印”
方可颁令,而季平子本人即为司徒——只要他不签字,任何“迎君”
诏令都出不了曲阜(《左传?昭公二十七年》仅记“季孙使大夫帅师城郛”
,不提叔孙、孟孙发令,印证其独断)。
3.年龄与亲政优势:前515年季平子约55岁(政治巅峰期),孟懿子(18-20岁,未亲政,靠家老仲孙泄代办)、叔孙成子(22岁,刚继位,内部不稳)均无话语权,进一步强化“季氏拍板”
格局。
关键矛盾:昭公曾于前517年启动“长府之役”
(伐季氏),且拒绝季平子三次求和,首接冲击季氏生存底线——对季平子而言,“迎昭公”
等于“养虎为患”
,绝无妥协可能。
三、国际困局:晋、齐、吴为何“坐视昭公流亡”
?
昭公曾寄望齐、晋“霸主援救”
,却因列国博弈与“卿族联盟”
落空;而吴国的崛起,更间接堵死了他的归国之路。
(一)晋不助昭公:春秋版“跨国寡头联盟”
的背叛
晋国六卿与鲁国三桓早己形成“大夫联盟”
,利益深度捆绑,绝无可能帮昭公“复辟公室”
:
1.婚姻网:亲戚即同盟
三桓正室多为晋六卿之女(季平子娶范鞅之女、叔孙昭子娶赵武孙女、孟孝伯与韩起互换宗女),继承人既是鲁卿之后,也是晋卿外孙,双重政治保险(《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国语?晋语九》可证)。
2.财政链:贡赋即干股
鲁国“三分公室”
后,三桓将所收军赋首接对口晋六卿(季氏输粟帛给范氏、叔孙氏贡铜盐给赵氏、孟孙氏输工匠给韩氏);作为回报,晋六卿在黄河渡口、盐池给三桓“免税仓”
,年互市利润达“十万钟”
(《史记?货殖列传》)。
3.军事互助:勤王即勤卿
前519年范鞅助季平子伐费邑、前517年赵鞅私函“晋唯大夫之命是从”
、前505年晋卿助平阳虎之乱——晋六卿实则是三桓的“私人保安”
(《左传?定公元年》载晋卿宣言“鲁之政,自季出,晋唯季是听”
)。
昭公的误判:前514年赴晋时,他误以为“六卿内斗(范、中行危局)+晋侯霸主招牌”
可破局,却不知六卿早己因“利益捆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