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他们在社交媒体发布模板,鼓励年轻人帮祖辈重写那些未能寄出的信。
短短一个月,收到回信逾八万封。
有孙女替奶奶写给早逝丈夫的:“你说等粮票多了就买件新棉袄,可我一直没舍得花”
;有孙子替爷爷回应当年批判他的领导:“您说我思想落后,可我种的试验田亩产高出三成”
。
这些信被打印出来,贴满南锣鼓巷的一面墙,远远望去,像一片由思念织成的雪原。
腊月二十三,小年。
记忆之屋举办年度答谢会,邀请所有讲述者及其家人团聚。
赵秀兰带来了她的重孙女,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
孩子好奇地趴在展柜上,指着照片问:“这个奶奶,是不是也饿过?”
“是啊。”
赵秀兰轻抚她的头,“但你看,我们现在有馒头吃,还能上学,就是因为有人记住了过去。”
晚上散场时,大宝独自留下整理展品。
忽然听见后院有动静。
他推门出去,见一位老人蹲在槐树旁,正小心翼翼地埋下一个金属盒。
“您是?”
大宝走近询问。
老人抬起头,满脸皱纹如沟壑纵横:“我是王德海的老战友。
他走之前托我一件事??要是哪天‘记忆之屋’还在开着,就把这个送来。”
盒子打开后,是一叠用油纸包裹的食堂账本残页,以及一张1961年的粮食调拨单,上面赫然盖着“特急?救命粮”
红色印章。
“那年冬天,我们瞒着上级,私自截留了两车面粉。”
老人声音低沉,“上面说只能发给干部家属,我们全分给了病号和孩子。
事后没人表彰,反而差点被查办。
可我觉得值。
今天我把证据交出来,不是邀功,是想让后人知道:就算在最黑的时候,也有人选择做星星。”
大宝深深鞠躬,一句话也说不出。
春节前夕,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民间历史文献保护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口述史抢救工作,并设立专项扶持基金。
多家主流媒体跟进报道,“记忆之屋”
首次出现在央视新闻画面中。
但大宝依然保持警惕。
他知道,宽容往往伴随着收编的企图。
果然,不久就有部门提议将其纳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