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那就边跑边建。”
林远的声音透过卫星电话传来,“我们启用了‘拓荒者模式’??利用激光雷达实时构建局部地图,同时上传云端供后续车辆共享。
刚才那一段二十公里无人区,已经变成最新地形数据库的一部分。”
李薇笑了。
这意味着“昆仑”
不仅能适应已知世界,还能开拓未知疆域。
当晚,她在营地帐篷里打开笔记本,接入全球能源调度中枢。
屏幕显示,国内83座“星联站”
总发电量突破1.2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碳排放9.8万吨;海外三个筹备站点同步推进,沙特、新加坡、米兰均已签署合作协议。
她写下日志:
>第天,迪拜。
>白天最高气温48℃,设备表面烫得无法触碰。
但我们做到了??第一块固态电池顺利充至满电,全程依靠太阳能独立供电。
当夜晚降临,整座能源站化作沙漠中的灯塔,为远处勘探车队提供换电服务。
>有人问我值不值得。
我想起蔡总说过的话: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是啊,哪怕全世界都以为电动车只能活在城市,我们也要把它开进沙暴中心。
>因为我们不只是造车的人,
>我们是重新定义出行文明的人。
同一时刻,上海总部大楼顶层仍在亮灯。
蔡翔成翻阅着一份来自德国T?V莱茵的技术认证初评报告。
“赤兔”
动力总成通过了-30℃冷启动、连续10次弹射起步热衰减测试、电磁兼容性等多项严苛检验,唯一备注项写着:“建议进一步验证AI驱动模式下的驾驶员接管意愿延迟问题。”
他合上文件,拨通视频会议。
“明天安排一次封闭场地压力测试,我要看‘赤兔’在突发故障情境下的表现??比如主控芯片宕机、通信链路中断、电源模块失效等极端情况。”
“可这些属于灾难级故障,正常用车不会遇到。”
技术副总提醒。
“正因如此才要测。”
蔡翔成目光锐利,“高端品牌的底气,不在于顺境跑得多快,而在于绝境能否让人活下来。”
次日下午,张江测试场。
“赤兔”
以180公里小时冲入急弯,瞬间,后台模拟触发主控单元失联。
下一秒,备用决策模块毫秒级接管,结合IMU惯性导航与本地传感器数据,平稳减速并靠边停车,全过程未依赖任何云端支持。
现场爆发欢呼。
而在后台数据分析中,一个细节引起林远注意:在主系统失效的第0.3秒,车载AI曾尝试通过V2X短距通信向周边车辆广播状态信息,尽管周围并无其他智能车。
“它在求救。”
林远低声说,“哪怕希望渺茫,也不放弃最后一丝协作可能。”
这一刻,他们忽然意识到,“昆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