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杨国柱的不满,并不是对于朝廷没有封赏宣府镇官军的不满,而是这个封赏本身令他相当担忧。
一方面,杨国柱不希望看到朝廷为了稳住桑噶尔赛、吴巴什等人,而过分满足他们的要求,导致他们今后在边外坐大。
另一方面,他又觉得朝廷现在这个封赏,有点潦草,没有“紮萨那颜”
之类的封号也就罢了,竟然连个世袭的卫所指挥使都没给,只给了一个隶属在蓟辽督师府下面的一路总兵职务。
虽说对于部落降人来说,给个总兵职务已经是前所未有的举措了,可是现在关内关外各种所谓总兵官一抓一把,早就不值钱了。
万一,桑噶尔赛、吴巴什这等人因此心怀怨怼,改投到清虏那边去怎么办呢,毕竟现在正是用人之际。
杨国柱在信中虽然没有表达的这么直白,但是杨振看出了他的这个意思,也看出了他的担忧所在。
与此同时,杨振也想到了自己现在设立的叶赫营、苏完营、察哈尔营、科尔沁营,而且将来备不住还要有一堆类似这样命名的营头。
他原本有意在向朝廷报捷的时候,将这些营头都报上去,请京师朝堂给予一个正式的封号,将来再给这些营头的长官请封个卫指挥使的世袭身份呢。
但是现在一看,还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真要报到京师去,指不定结果会怎样呢。
既然如此,不如留待将来,自己直接给了得了。
其实,就拿桑噶尔赛、吴巴什的“请封”
来说,如果是杨振处置的话,在目前正值用人之际,直接给了就完事了。
别说封个紮萨那颜的名头了,就是他们想要一个可汗的名头,只要他们肯为所用,愿听号令,杨振也敢给。
事有轻重缓急,居上位者一定得学会变通,一定要搞明白当务之急是啥,要能拎得清“孰轻孰重”
。
只是事已至此,杨振也无可奈何,接下来就看洪承畴、祖大寿他们怎么应对善后了。
不过,以洪承畴、祖大寿他们的手段,如果不想坐视桑噶尔赛和吴巴什等人叛离自己而去,他们一定会想出法子的。
袁进、杨重贵他们在辽阳城里只待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上午,就与杨振派往辽西的信使一起出城,返回驻地去了。
杨振对袁进的要求并不高,之前是要求他巩固对辽河下游入河口东岸地区的实质性占领,重点将云集营口城内外的人口疏散出去编户立屯,督促垦荒耕种。
而现在的要求则是配合方光琛、吴朝佐和登州、莱州方面的要求,快速带领金海西路的船队主力南下,继续担负起跨海转送移民的任务。
至于主力驻扎在右屯的宣府军,杨振建议他们继续与夏成德领头的松山团营合作,尤其是利用松山团营的那支沿海船队,通过珠子河、平洋河等水路运送火炮、粮草等辎重,以便减轻穿越低洼地带进军的压力,寻机会进兵夺取西平堡。
在写给自己叔父的回信中,杨振希望他们在四月底前占领西平堡,然后在五月上旬夏季汛期到来之前东渡辽河,到辽阳城会师。
当然,杨振也给松山的夏成德、锦州的洪督师以及祖大寿写了信,一方面向他们通报了开春以来金海镇军队北上取得连番大捷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对辽西方面的建议和希望。
不过桑噶尔赛、吴巴什的问题,杨振只字未提。
一来,洪、祖两位并没有向自己通报过桑、吴二人请封的想法,也没向自己知会朝廷对桑、吴二人的具体封赏结果,这说明他们心里有数。
二来,杨振也相信,桑、吴二人不敢轻易反目,因为叛离辽西、彻底自立的后果固然极不利于辽西兵马,但是对他们自身也极其不利。
如果说以前,他们还有随时投靠清虏的机会的话,——事实上他们在原本历史上就是这么做的,那么在带队攻灭喀喇沁诸部、敖汉部,并且重创了翁牛特部、乃蛮部之后,他们已经没有了这个机会。
虽然经此一事,他们肯定不会再跟朝廷和辽西兵马一条心,——事实上原本就不是完全一条心,但是真要这个时候一拍两散,他们恐怕也要好好掂量掂量可行不可行。
:()大明新命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