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山坡上的“无名”
已成片蔓延,细叶随风起伏,宛如碧浪。
忆璃花与之交错,蓝紫交融,远远望去,仿佛大地披上了流动的星河。
孩子们学会了新的任务:采集“无名”
的荚果,晒干后装进特制竹筒,随季风投放。
每个竹筒内附一张防水纸条,写着:
>“我不是英雄,也不是烈士。
>我只是一个记得疼,并决定不说谎的人。
>若你拾获此物,请种下它,然后告诉一个人:
>这世界,值得更好一点。”
第一批竹筒被绑在候鸟脚上放飞,飞往高原、沙漠、海岛。
第二批则随河流漂流,顺长江而下,入海而去。
第三批,甚至被登山队带上了珠峰营地。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掀起一场关于“记忆伦理”
的大讨论。
联合国召开特别听证会,邀请苏晚晴作为民间代表发言。
她没有控诉,也没有呼吁制裁,而是播放了一段音频??那位撕毁作文的西北男孩,如今已成为乡村教师,他在课堂上对学生说:
>“你们将来可能会听说很多大人物的故事。
但我想让你们记住几个小人物:
>那个每天擦掉标语换上‘天凉加衣’的清洁工,
>那个偷偷复印禁书的老师,
>还有那个在牢里哼童谣的女人。
>他们没改变时代,但他们让我相信,温柔不是软弱。”
会场静默许久,而后掌声雷动。
回国途中,飞机遭遇气流颠簸。
邻座小女孩吓得紧抓扶手,苏晚晴轻拍她的背,问:“害怕吗?”
女孩点头:“怕黑,怕没人听见我喊救命。”
“那你试过说出来吗?”
苏晚晴柔声问。
“说了也没用……大人都忙着自己的事。”
苏晚晴从包里取出一枚小小竹哨,递给女孩:“这是医蛊堂做的。
吹响它的人,不一定能立刻得到回应,但总有一天,会有人听见。”
女孩接过,小心翼翼收进口袋。
几天后,明川收到一条来自云南边境小镇的消息:一名十二岁女孩在山间放牛时发现一枚竹筒,依指示种下种子,并在学校发起“我说疼”
小组。
当地记者采访时,她认真地说:“我不想等长大了才开始说实话。”
又一个月,北欧某国图书馆展出一批“匿名捐赠文献”
,其中包括沈昭宁原始手稿的微缩胶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