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不……不是他?”
赵振国几乎是脱口而出,声音因极度的震惊而有些变调,“怎么可能?!
那双鞋!
那鞋底的豁口,鞋跟的划痕,和李明拍下来的照片一模一样!
这……这怎么可能是假的?!”
调查组组长神色凝重,他朝旁边一位戴着眼镜、气质沉稳的技术干部点了点头。
那位干部上前一步,手里拿着几张放大的足迹照片和一份医学检查报告副本。
“赵振国同志,请冷静。
我们理解你的困惑。”
技术干部的声音平稳而专业,“一开始,我们......
夜风穿林而过,带着秋收后泥土的温润气息。
赵振国坐在晒谷场边的老石墩上,手里捏着一支铅笔,在本子上勾画着什么。
小丫披了件薄外套走过来,看见父亲画的是村东那片废弃鱼塘的改造草图。
“爸,你还没睡?”
她轻声问。
“睡不着。”
赵振国头也不抬,“刚才梦见咱们的电商仓库被一场大雨泡塌了,货全毁了。
醒来就坐不住。”
小丫挨着他坐下:“梦都是反的。
再说,咱们的仓房屋顶是双层防水板,排水沟也按您设计的‘八字坡’修的,连省里的专家都说能扛百年一遇暴雨。”
赵振国笑了笑,把本子合上:“可我还是得想,万一呢?咱们现在每一步都踩在风口上,稍有差池,就会摔得粉碎。”
这话没说错。
自从青山村成为全国示范点,各种资源像潮水般涌来:农业部拨款建智能温室、科技厅立项支持秸秆发电、教育部把这里列为“乡村教育改革观察基地”
。
甚至连央视《新闻联播》都播了三分钟专题报道,《人民日报》头版刊发评论员文章称“青山模式”
值得推广。
但随之而来的,还有无数双眼睛。
有人羡慕,有人嫉妒,更有暗中较劲的。
县里某领导曾在饭局上冷笑着说:“一个土农民,连正式编制都没有,凭什么代表全省发言?”
镇上也有干部私下嘀咕:“这阵仗搞大了,上面迟早要收拾。”
这些话传到赵振国耳朵里,他只是一笑置之。
可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
第二天清晨,太阳刚冒头,村道上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