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围栏大多设在旧村庄废墟、空地、谷底、森林边缘,一道道粗陋的铁丝网和布满泥水的壕沟构成了他们的全部世界。
这里没有编号、没有名单、没有明确的分配机制。
只有一个标准:活着,就继续等下去。
他们没有帐篷,只能靠破布与尸体之间的空隙取暖;没有粮食,只靠每隔三五天丢进来的发霉面包,地上的泥水和草根维生;
尸体每天都在增加,前进军的运输车每周只来两次,拉走的只是“气味太重以致影响周边作战秩序”
的部分。
其余的,就留在那里,被活人推到围栏角落、压在别人脚下,成为泥泞中的一部分。
与那些至少“制度化”
的劳役营不同,围栏中的存在连“工具”
都算不上。
他们甚至无法被前线指挥部归入后勤统计表。
“那群人怎么处理?”
有军官在作战会议上问道。
负责后勤的人翻了翻文件,耸耸肩:“他们不在我们的职责范围。”
“那粮食呢?”
“……下个月应该能调来一些过期罐头。”
战俘们等来的不是罐头,而是突然有一天前进军士兵带来的命令:
“五百人,挑健康的,明天装车,其余的……等下次。”
“下次”
并不算任何承诺,有时是一周,有时是永远。
为了争取“被选中”
,一些战俘甚至开始主动“报告自己会修理机械”
“懂铁路图纸”
“曾是医生助手”
……有些是真的,有些是编的。
但真正有效的,只有体格、忍耐力、还有顺从。
一旦有人反抗,就会被用作震慑的范例,毫不犹豫的遭到处决。
整个围栏在悄无声息中,陷入一种怪异的“自我筛选循环”
。
人们不再期望被释放,只希望“自己还能在下一批被带走的人里”
。
因为留在这里,等同于慢性死亡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雷瓦尼亚各地俘获的瓦尔托利亚战俘中,己经约有7%死于正规劳役营中的事故与疾病,而有高达15%以上的俘虏在尚未转运前就因饥饿、伤病、枪杀或暴露在恶劣的围栏环境中死亡。
他们连“被处决”
的档案都没有,只是作为“自然减员”
从名册上被划去的。
这些围栏,从未被官方承认存在,它们只是“转运过程中的临时处置点”
。
而这片大陆的泥泞,正逐渐吞没他们的名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